只見他托起機槍,扳動槍身下方的一根杠桿,傾斜槍身,槍管便自動脫離跳出槍身,在這個過程中韋德順還特別交代了不需要觸碰槍管便可以完成這個步驟。拆卸完槍管后韋德順操起放在身旁的備用槍管,簡簡單單地往上一卡,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鐘便完成了。
看到能如此快速方便的更換槍管,幾位軍事主官再次露出了selang遇見美女般的眼神,嘴角的口水也再次流下。
“生產(chǎn)速度怎么樣?”黃林頭腦比大家要冷靜一點,問出來比較實際的問題。
“生產(chǎn)速度目前還比較慢,主要是零件生產(chǎn)比較復雜,這是因為零件都是采用機械削切和手工加工,因此速度比較慢,總經(jīng)理說了,等以后沖壓機和沖壓技術的成熟,這種機槍的生產(chǎn)速度將大大的提高。不過目前我們還不打算批量生產(chǎn)這種武器。每個月也就是5~10挺這樣的生產(chǎn)速度。”
“生產(chǎn)速度慢了點,每個月只能裝備一個連,能不能加快一點。”
“可以,但總經(jīng)理說沒必要。”
“沒必要?”幾個軍事主官都有些吃驚。
“對,總經(jīng)理說這是從經(jīng)濟成本上考慮的,這種機槍的高射速和高效的壓制性是它的優(yōu)點,同時也是它的缺點,這么高的射速會導致其耗彈量遠遠大于別的機槍,使用250發(fā)彈鏈還好,但如果使用75發(fā)彈鼓,三四次齊射就會射光子彈,這樣對子彈的消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恩,沒錯,這對后勤的依賴性增加了不少。我來給大家算算,以前一個機槍班10個人只能裝備兩挺馬克沁式重機槍,每挺機槍平均配彈3000發(fā),如果是配備這種機槍,一個主射手,一個danyao手兼副射手,再配一個danyao手,danyao手每人備三個彈鏈750發(fā)子彈,主射手備兩個彈鼓,這樣只有1640發(fā)的備彈量,這點danyao還不夠兩分鐘打的。”熊普亮扳者粗大的手指頭算著。
“美的你,你想一個火力班配三挺機槍啊!”甘富林毫不客氣地打擊著熊普亮。
“切,我還想一個班配一挺呢。難道說你不想?”熊普亮也毫不示弱地反擊著。
“別吵了!!一個班配一挺是肯定不現(xiàn)實的,雖然大家都想擁有這樣的火力。”唐畢強出言做和事佬。
“那還是按以前的火力排的編制來配備把,剩余的火力班戰(zhàn)士每人攜帶三條彈鏈再配shouqiang或者是散彈槍對機槍手進行近距離的掩護保護,同時也可以彌補現(xiàn)在近距離火力上的不足。”黃林做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那營屬火力連呢?他們的兵力編制可是比較多的。全部當danyao手?”
“我看目前產(chǎn)量還沒跟上來,同時這種槍因為射速太高耗彈量大,需要射手很好的把握射擊的次數(shù),還要很好把握齊射和點射得切換,這樣對射手的射擊技術要求較高,更重要的是,我剛才注意了下,還是因為速射太高,不能象以前那種馬克沁式機槍做大面積長時間的掃射,這樣如果是象上次那樣大范圍的區(qū)域性的持續(xù)沖鋒,在沒有更多機槍的配置下,我們還是需要馬克沁式重機槍來維持火力的持續(xù)性。”黃林一條一條地分析出自己的看法,旁邊的幾名軍事主官邊聽邊不住地點頭。
“那好,就先按黃林說的來配備,過段時間就要有軍事行動了,行動目標總指揮在走之前也和大家說了,大家先把需要優(yōu)先配備這種機槍的連隊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