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過擴編,新的兩個營已經組建起來了,雖然孫立達對民團這兩個營消耗掉了大量金錢和抽調了很多員工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但迫于目前緊張的局勢也只有暗地里問候著陸老頭的直系親屬。
不過組建的同時對前面的兩個營也做了一下調整,由于馬克沁式重機槍的仿制成功和秘密兵工廠開始能批量生產炮彈,前面的兩個營都分別增編了營屬機槍排和火力排(配置迫擊炮和6管榴彈槍),還有配備狙擊buqiang的狙擊班和特種偵察排。人員調整到了每營637人。
一下子擴編兩個營讓唐畢強、甘富林、熊普亮這幾個軍事主官頓時忙的成天扎在訓練場上,雖然這招編的人員中有不少是經受過一定訓練的民兵預備役人員,但段國學是將這些預備役人員編制成了一個獨立的單純步兵營,因為這些人更重要的是在生產崗位和學習崗位上職責,如果真的需要動用他們進行直接軍事抵抗時,那就已經是處于真正的危急時刻,生存的需要已經大過了生產。
而剩下的一個營的人員由甘水泉,也就是甘富林老爸和段國學的秘密協定中的約定,從少數民族中挑選一些身體條件優秀的,頭腦機靈點的山民,還有小部分學校里畢業專門為軍隊培養的學生,再有就是附近的村民中招募,最后還有一批百衣幫的一些幫中成員。
這個新建的3營的成員比較復雜,而且由于一些地理歷史原因,剛組建時就分成了地域性非常強,涇渭分明幾個內部團隊,瑤寨的山頭,村民之間的鄰里,學校里的班隊,幫派里的團伙。
不過新建3營的營長是甘富林,誰讓從瑤寨中派來的這一批人員是最多的達到了近百人,人多勢眾的心態讓這些人對一些他們感到不適應不喜歡的東西拒絕接受,不過甘富林并沒有偏袒自己的族胞,反而把帶頭鬧事的幾個族胞和幫派人當著所有人的面狠狠地按條例處罰了20皮鞭,鮮血淋漓的后背讓所有人都知道了這里嚴厲的條例制度。
很快,所有人都被打散分散編派到各個排、班,避免了熟人過多而重新組成山頭幫派,而由從1、2營調派過來的班長也迅速地將這些人折騰的要死不活,同時灌輸的集體榮譽和對先進集體所進行的獎勵讓這些只有17-20歲的熱血男兒一下子重新凝結在一起,訓練大比武的浪潮一下子就將士兵的訓練熱情漲到最高,相信再過這么兩個月,這個營就會具備初步的戰斗力。
如此良好的訓練效果是和段國學一開始就走素質建軍的努力分不開的。
段國學從初期就一直很重視基層士官的培養,最初挑選那批士兵不僅擁有著廣西人身上的狠勇好斗,而且都具備一定的文化底子,特別是經過這幾年的強化和更系統的學習,現在這些戰士都已經成為了各個排連中的基層骨干。
再加上段國學一直灌輸的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三大從后世無敵陸軍那剽竊而來的優良傳統理論及初步的實踐論證,現在所有的士官、軍官們都能深刻體會和認同執行前面治軍的基礎原則。光這前面的兩條,就已經讓民團的軍容、士氣還有在當地百姓中的認可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而且由于文化基礎高,火炮部隊的建設相比中國的其他部隊要容易很多,雖然現在只裝備了60毫米和86毫米的輕型迫擊炮,但在就裝備數量和火力密度上來看,自己的民團是全中國最強的。
不過組建3營和獨立步兵營也抽調了段國學目前所有的能培養出來的基層軍官,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沒有能勝任指揮這樣一個擁有著強大武裝火力的總指揮和相應的參謀軍官。
雖然段國學自己現在還頂著個總指揮的頭銜,但段國學知道,自己絕對不是搞軍事的那塊料,讓自己帶著幾十號武裝到牙齒的暗影部隊去厶個人或者是去抓幾只水雞都沒問題,但要指揮成千上百的部隊作戰卻是萬萬不能兒戲的。所以段國學遲遲不敢和陸老頭這些掌握著老牌軍隊的軍閥撕破臉,怕的就是自己指揮失誤造成可怕的損失。
段國學也曾想從外面尋找這樣的軍事人才回來,但真正找到并且肯過來的卻寥寥無幾,而且都是基層軍官居多,這些軍官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管理、作戰能力,但有一半以上卻有著舊軍隊那些長官為尊的歪風邪氣,這是讓段國學堅決辭退他們的主要原因,第二就是這些軍官大多都是只適應舊式作戰方法的軍官,排子槍雖然還符合目前主要步兵裝備的buqiang戰術,可卻缺乏對火力支援、包抄圍殲這些靈活多變戰術的理解和貫通。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擁有了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火力支援,卻不會變通著用著最好的方式來獲取最大的戰果。現在段國學真的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千軍易買,一將難求。
既然在外面尋找不到、請不到,段國學就搗鼓著自己培養這樣的人才,從各個關系部門弄了很多軍事教材回來,可真要學會這些不僅需要專業更需要變通的軍事知識,段國學感到自己也有些力不從心。不過現在一戰已經結束,德國那些軍官們應該有一大批會下崗,自己是不是給他們提供點再就業的崗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