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猜測這個男人手里應該不少,所以才敢獅子大開口。
男人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腦門上的汗都甩下來了。
“五斤?不行不行,兔肉雖然難得,但現在大米也不好找,就算之前發霉,也被烘的干干的,一點水分都沒有,一斤換五斤,我們太吃虧了。”
一旁的王美麗插話道:
“你的大米烘干了,我們的兔肉也熏干了,一斤鮮肉變三兩肉干,要這樣算的話,吃虧的是我們。”
男人聽到這話沉默下來,看看自己面前的米,再看看姜黎等人手里提的熏野兔肉,思索了幾秒,還了最后一個價。
“一斤換四斤,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一斤換四斤也可以,姜黎同意了,男人手里還有八十斤大米,那就是換二十斤熏野兔肉。
換完大米,他們手里還有不少熏野兔子,再去別的地方轉轉,看看還有沒有能換的。
姜黎一直惦記著空間里的小豬,上次搜找的飼料還有玉米,已經快吃完了,她得想法子再它們找些口糧。
她跟趙錦城等人提議道:
“地方太大了,咱們分開轉,這樣收獲的東西也能多一點。”
其他人尊重她的意見,分開了。
姜黎獨自一人在人群中走著,她看到很多人為了換點物資,甚至于把家里的古董字畫都拿出來了。
盛世時這些東西是寶貝,但現在卻等同于垃圾。
不過一件碧綠的鐲子還是吸引了姜黎的注意,那桌子水頭特別好,翠綠翠綠的。
女人對這種玉飾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她忍不住上前詢問,手鐲要怎么換。
把手鐲擺出來換的是位老奶奶,六十多歲,頭發白了一半,有著跟年齡不相符的憔悴蒼老。
“這鐲子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太姥姥傳給我姥姥,我姥姥又傳給我媽,我媽又傳給了我……”
年齡大的人好像都喜歡絮絮叨叨的,姜黎只是問她鐲子怎么換,她倒是跟姜黎講起鐲子的來歷。
不過姜黎并沒有打斷,耐心的聽著,差不多五分鐘后,老人終于停下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開始說重點。
“我想用這玉鐲換兩箱奶粉。”
原來老人還有個不到一歲的孫子,她兒子兒媳開車外出回來時,被洪水沖走了,連尸體都沒找到。
之前囤的奶粉也快見底了,孩子小,得靠奶粉養,迫不得已,老人只能把鐲子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