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嫁進(jìn)國公府,恐怕也不會有多難相處。
她拿出真心誠意,想必對方也會真誠以待吧。
總之為了盛枷,她倒是愿意做一個孝順兒媳。
“你家姑娘我,不屑聽墻根,若被發(fā)現(xiàn)了,豈不被人小瞧了去。姑娘我坦坦蕩蕩,就只等著過門就好了。”
-
御賜婚事,都是由禮部主持。
盛若舉與喬氏,伴著禮部的兩位官員一起被請進(jìn)了夏府的正廳。
盛若舉在與蘇氏頷首打招呼的時候,目光顯出了一種別樣的謙卑。
他們二人也算是舊識了。
蘇氏對他也不陌生。
盛若舉出身貧苦,當(dāng)年進(jìn)京趕考,因無意中得罪一個京中的貴公子,而被打得頭破血流。
父親蘇浩年剛好路過,差人將他救下。
為他安排治好傷后,盛若舉得知蘇浩年的身份,非要拜蘇浩年為師。
然他那時已經(jīng)是學(xué)識深厚,精通經(jīng)史子集,是地方春闈的解元,在考生中小有名氣。
蘇浩年一是覺得他學(xué)問足夠,不需他點撥,另外,也是為了避嫌。
當(dāng)時很多官員喜歡壓一些學(xué)識好的考生做為自己的門生,日后封了官職,也好為自己所用。如此陋習(xí),蘇浩年很不喜,也不想沾染。
拜師未成,二人后來倒是成了一對忘年交,偶爾會一起下下棋,論論道。
蘇宛心因此見過盛若舉兩面。
后來聽說他中了探花,被分配在禮部做事。再后來,蘇浩年被貶流放。她被納入夏府。聽說盛若舉竟是替了父親的職位,成了新一任太傅。
冥冥之中,他們之間也算是有些淵源。
喬氏面上一直浮著親和的笑意,與蘇氏牽著手寒暄了一會兒。
很是友好的樣子。
她很是高興地道:“萬萬沒想到,這兩個孩子會得圣上賜婚。德昭縣主身份尊貴,又博學(xué)多才,能得這樣的兒媳,實在是我雍國公府的福氣。”
蘇氏得體微笑:“盛大人少年有為,桉兒能與她成婚,我們夏府覺得榮幸之至。”
喬氏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說到底,都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過得安樂平穩(wěn),你就放心吧,他縣主入我盛府,我必如親女一樣待她,絕不會虧待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