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窩端
有商賈提及堆垛場,屋子里登時一片狼藉。
雖然沒有什么聲音,卻堪比一出大戲。
有人慌亂,有人躍躍欲試,有人環顧四周,轉著眼睛想法子自保。
謝玉琰顯然就是這個看戲的人,她端起茶來慢慢飲,方才說話太多,費了一番力氣,從現在開始她只要坐在這里聽就好了。
果然,商賈說過之后,就有人站起身。
“行老,”呂旭忙不迭地開口,“昨日我是去了堆垛場,可我……”
呂旭想要將自己摘清楚,卻發現根本沒有借口,無奈之下,只好指向身邊的兩人:“是樊方和董蟠讓我去的。”
“去年也是他倆出的主意。”
不等樊方和董蟠開口,呂旭干脆一鼓作氣:“一開始便是韓泗與這二人密謀的,后來我們幾個聽到了消息找上門,韓泗才不得不與我們也簽了契書。”
隨著呂旭說話,就又有幾個商賈站起身。
“行老,就像呂旭說的那樣……不過我們簽契書并非為了囤積貨物,我們本是要將貨物帶走的,去年十月底我家的商隊都已經快到汴京了,后來是韓泗說,臘月汴京瓷器行情大漲,我們不如將瓷器留在堆垛場,到時候轉手再賣出。”
那商賈指向樊方和董蟠:“你們說是不是這樣?”
去年十月到十二月,就是樊方、董蟠和呂旭三人出面在堆垛場賃的鋪子,他們聽說謝玉琰拿到了堆垛場的賬目,心里自然發慌,難不成就要等著市易務來傳喚他們過去問話?
杖責不說,那些貨物都要充公,貨物賣了,也得拿出銀錢來。這么一折騰,他們就算能挺過去,也是茍延殘喘,更別提得了這罪名,會被瓷行除名,以后不能做瓷器的買賣,這讓他們要怎么活?
而且,他們得的銀錢是最少的,他們萬萬不能替別人頂罪。
樊方和董蟠臉色都變了,尤其是董蟠慌亂之下,嘴唇發顫,竟然一時說不出話。
樊方見狀咬咬牙道:“我們也是聽別人的意思行事,當時韓泗是行老,既然行老覺得此事能行,我們自然也沒覺得不妥,反正不會有人追究……”
說到這里他微微停頓。
旁邊的陳益修只覺得渾身的汗毛都豎立起來,因為他知曉下一步樊方就要供述出他。
“這樁事除了韓泗之外,”樊方道,“關鳳林和陳益修,此二人知曉的最多。”
陳益修頭皮登時一緊,想要說些什么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