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馬車到了韓家瓷窯,謝玉琰該問的也都問完了。
謝玉琰看向朱管事:“再遇到什么難題,就來南城碼頭或是瓷行找我。”
韓家瓷窯的幾個管事,都被衙署傳去審訊過了。
管事們的供書,經過王晏的手,也傳給了謝玉琰,這就相當于,王晏先幫她篩了一遍,她再選人手的時候就容易許多。
最終她看準了朱管事。
在韓家瓷窯,所有的大匠和管事之中,朱管事拿的工錢最少。即便如此,朱管事一直勤勤懇懇為韓家做事,韓泗被抓之后,瓷窯的人都走了,唯有朱管事離開衙署,程,但凡我手下的瓷窯,不分哪里,都是這般。”
“不盡相同的地方在于,汴京這樣的地方,想要維持生計更為不易,所以與大名府相比,每日多二十文工錢。”
“我們雖有差別,但規矩不變,若是瓷窯之中有欺壓之事,自有管事為你們做主,若是管事不能持正,還能找到瓷行,”謝玉琰說著微微頓了頓,“韓泗觸犯國法,瓷窯無辜,百年的窯口不能沒落到為官府燒制盛放茶餅、鹽糖的器物。”
一張張面孔上滿是殷切、擔憂的神情。
(請)
希望
他們也怕瓷窯被官府管控,到時候即便他們依舊在窯中做活計,卻只能燒制粗劣的瓷作,手藝得不到提升不說,從前的努力也都白費了。
謝玉琰道:“但既然我來了,我就可以應承大家。瓷窯的窯火不會滅,以后還會燒制出更精美的器物,將來有一日,或許不會有人記得我們,但物勒工名,你們燒制出的瓷作,會代代相傳被人珍視。”
院子里一時鴉雀無聲,半晌還是朱管事先回過神,左手緊握右拇指,右手四指并攏,行了叉手禮,以示對謝大娘子的敬重。
其余工匠和雇工見狀也反應過來,紛紛如此。
緊接著眾人皆道:“愿聽大娘子差遣。”
謝玉琰看著眾人,想到了瓷行的切口,她看向被火燎黑的瓷窯,高喊一聲:“今夜窯神托夢,定能燒出‘雨過天青’!”
朱管事帶著工匠和雇工們接口道:“東家舍得‘麒麟血’,咱們敢搏‘鳳凰胎’。”
謝玉琰笑著看向眾人,鄭重地還了禮。
于媽媽跟在大娘子身邊,見識過許多場面,但如此眾志成城的情形,還是讓她鼻子有些發酸。
這樣的世道,不怕辛苦,就怕沒了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