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戲
西夏的使臣,已經(jīng)到了汴京,如今就在班荊館中。
官家賜下酒和宴席,正是淮郡王帶人送進去的,別看那些藩人才到了一兩日,放出去的眼線卻打聽到了許多消息。
淮郡王猜到西蕃人會設法從他這里,探聽些榷場買賣的內(nèi)情,卻沒想到,他們先詢問云棲寺的舍利匣。
西夏在大名府逗留過的使臣,也曾在寶德寺見到了佛祖顯靈,推算起來,那時候舍利匣就供奉在寶德寺,現(xiàn)在云棲寺也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形,他們比誰都相信,那舍利匣不一般。
瓷行的那些人,想方設法防著大名府謝氏的瓷器入京,甚至早有了應付謝氏的對策,若是謝氏在汴京開瓷器鋪子,他們就增加行費,將今年的勞役多攤派給謝家的鋪子,再拉高稅費……總之他們要讓謝家的鋪子沒法在汴京開起來。
卻沒想到謝氏沒有走尋常的路子,她反而用一只舍利匣,為她的新窯口打開了局面。
怪不得那些人找不到謝氏,他們盯著的是街市上的瓷器,哪里能想到謝氏在南城碼頭落腳,開起了食肆和香水行。
她從大名府帶來的瓷器,根本沒拿出來販賣,而是被擺在修葺的樓閣中,按謝氏原本的安排,那樓閣要用來做茶樓,客人品茶的時候,剛好可以鑒賞他們窯口燒出的瓷器。
誰知根本用不著做到最后一步。
因為舍利匣的揚名,一下子就為謝玉琰走完了這些路。
賣到榷場的東西,若是入了那些西夏使臣的眼,也就不必等朝廷挑選了,可以直接記入文冊,旁人也就別想再從中作梗。
畢竟買東西的是西夏人,人家想買,你怎么能不賣?
再說,連慈寧宮都知曉了舍利匣,這么好的東西,定會留在汴京,現(xiàn)在有風聲說,謝氏會獻出舍利匣。
到那時,誰還能壓住舍利匣和石炭窯的風頭?
淮郡王愈發(fā)覺得,大名府謝氏這個女子委實不一般。
唱戲
“應該的,”淮郡王道,“夫人是長輩,又在家中,當行家禮。”
話是這樣說,謝文菁還是代周夫人做了個萬福。
淮郡王目光落在謝文菁身上,向她輕輕地點了點頭。
周夫人看到這一幕,臉上的笑容更深了些。老爺還是對的,看郡王爺那模樣,顯然是格外惦念著文菁。她有意將文菁放出來之后,郡王爺來家中的次數(shù)也更多了。
淮郡王道:“夫人身子可痊愈了?不知上次送來的藥材可派上了用場?”
前陣子周夫人犯了頭疾,淮郡王特意送來不少藥材。提及此事,周夫人道:“勞郡王爺?shù)胗浿呀?jīng)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