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嚴隨算是發現了,只要提及救人,師父的心情就能好一些。
佛祖很重要,但是糧食和糧種也很重要。
天暖和了,就要開始耕種,這次法會得到的糧種能長出多少糧食?養活多少人?就算嚴隨這個孩子,也能將這筆賬算得明明白白。
嚴隨拉著師父的一角僧袍:“過陣子師兄們就要下山去了。”
百姓來借糧種,不是隨隨便便就給的,要僧人們下山去打聽情形。雖說糧種以后要收回來,但也要交給真正需要的人。
這就是為何謝大娘子會將糧種放在寺中。
至少有一些人,會因為信奉佛祖,不會撒謊冒領糧種,這也是為何謝大娘子要在秋收后,除了拿回糧種,還要收利。
這樁事,師父質疑過謝大娘子,寺廟不該這樣做,明明說是施糧種,卻還要收利,與那些商賈和富紳有何區別?
謝大娘子就與師父說了一句話:獲利的東西,能流到貧苦百姓手中?
師父一下子就怔住了。
不管是什么東西,能獲利一成,或許還不會被人盯上,獲利兩成,會有人開始動手腳,獲利三成,會有人拉幫結派將此變成生計,三成以上,就不知道能做出什么事了。
大娘子也說了,若是今年寺中能保證有六成糧種能被貧苦百姓耕種,百姓靠著這些糧種確實日子好過了許多,明年就能降利。
師父答應了。
所以今年施糧種至關重要,寺中的師兄都要下山探明情形,再將糧種借出。不過嚴隨覺得,這次師父肯定會輸。
智遠和尚點點頭:“過幾日就陸續動身,此行對他們也是歷練。”
嚴隨道:“那我們是不是也快下山了?”
智遠只得應聲。
謝施主將寶德寺安排的明明白白,寺中僧人下山監管糧種,他還要去查看各處做出的佛炭和泥爐。遇到謝施主,可能是他修行的必經之路。
嚴隨很是歡喜:“咱們要不要去汴京?”
智遠不禁一怔,他看向小徒弟,半晌伸出手戳了戳小徒弟的腦門兒。
小徒弟是越來越野了,從前只是偷偷溜下山,弄些齋飯回來?,F在每天一早就要去御營的早晚市轉上一圈,回來的時候帶來山下的消息,事無巨細地在都講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