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
大梁自建朝時起,律例上就寫得清楚,不得私自黥面、擅殺奴婢,之后朝廷更是廢除了賤籍,奴婢也一律歸為良籍。
奴婢的地位明顯提高,自然也就更不允許東家任意打殺。
不過律法雖然如此,但奴婢、雇工的處境也沒見得好到哪里去,平日里打罵、欺壓不少,只要不是丟了性命,就不會有人在意。
奴婢、雇工也不敢來衙署狀告。
可今日,開封府一下子收到了許多狀紙,當真是不尋常。
王秉臣道:“你的意思是,有人暗中在背后推波助瀾?”
開封府知府捋著胡須:“不是暗中,而是明著行事。”
“城南碼頭的幾個商賈聚集起來,他們恪守規(guī)矩善待雇工,不會任意欺壓、故意克扣工錢,很快博得了好名聲,引得不少雇工都去那里找活計。”
“雇工們因此聚在一處,談論從前的經(jīng)歷和東家的手段,既然都有過同樣的經(jīng)歷,自然也生出同仇敵愾之心。”
“這次是一個船工向東家討工錢,被東家毆打,周圍的雇工見狀紛紛上前解救,之后這些人又聚在了南城碼頭上,決定要狀告雇主,為雇工討回公道。”
開封府知府從雇工的言語中,能猜測到當時的情形。
看到奄奄一息的雇工,回想到從前的那些悲慘的經(jīng)歷,雇工們不自覺地情緒高漲,于是結(jié)伴到衙署狀告東家。
“碼頭上有個讀書人在,當場就為他們寫了訴狀。那讀書人也該是熟讀律例,所寫的訴狀,一概都是告東家無故毆打致重傷。”
要知道奴婢、雇工不準隨意告發(fā)雇主的罪行,若是訴狀寫不好,雇工反而因此受責難。這種無故毆打的罪名,反而更容易讓雇主得到處罰。
開封府知府一說,王秉臣就明白他的意思。
所以這是明著“有備而來”。
王秉臣看向開封府知府:“你準備要如何斷案?”
開封府知府張茂直目光閃爍:“相爺想要推行新法,以免役錢代替勞役,讓百姓從勞役中脫身,本是好事……”
張茂直說到這里頓了頓,小心翼翼地看了王秉臣一眼:“但百姓手中沒有銀錢,如何上交?這樣的新法,頒行下去對百姓也是負累。相反的,若百姓能靠著做工賺到足夠的銀錢,自然愿意擺脫勞役,新法也就能暢行無阻。”
“可現(xiàn)在雇工處境不堪,不但可能拿不到銀錢,還會有性命之憂,百姓聽之畏懼,若是朝廷能為他們做主,約束雇主,必然會有更多百姓愿意出來做事。”
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