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琰點(diǎn)點(diǎn)頭看向鄭氏:“你們也拿了?”
鄭氏笑道:“拿了,不過不多,是整個村子湊的。”
“你們就不用了,留著給村中的老幼吧,”謝玉琰道,“今年冬日冷,不能吃不飽飯。”
鄭氏聽得這話不禁鼻子發(fā)酸:“大娘子放心,村中米糧夠用,夜里連藕炭都隨便燒了。”
雖然現(xiàn)在藕炭叫佛炭,但鄭氏心里,它就是藕炭,謝大娘子的藕炭。
謝玉琰也知曉,鄭氏說的隨便燒,也就是夜里不會滅火罷了。
但越是貧苦人家,越容易知足。
既然鄭氏他們一定要拿,謝玉琰也不會再阻攔,大不了過兩日她讓人再送些糧食去陳窯村。
于媽媽見狀道:“那就吩咐大家裝車吧!”
等到智遠(yuǎn)和尚來到水鋪門口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副熱鬧的景象。
足足有二十幾個人一同搬米糧。
大家有說有笑,甚是歡喜。
嚴(yán)隨看向智遠(yuǎn):“師父,咱們這趟賺了,徒兒瞧著,這可不止是二百擔(dān)。”
智遠(yuǎn)停止念誦佛經(jīng),深深地嘆一口氣,雖說謝施主騙了他,但他還是沒能就此回到山上去……
他舍不得這些糧食,好了,就這些!
和尚不能太貪心,拿著這些糧食他就走,下次謝施主再來喚他,他說什么也不下山了。
“這位就是智遠(yuǎn)主持吧?”
注意到穿著袈裟的大和尚,立即有人迎上來。
“主持大師,您等一等啊,我想捐一些香火錢。”
“寶德寺的主持……我也要捐,要給寺廟修大殿。”
智遠(yuǎn)看著迎來的善男善女,好像不止是米糧……好像有點(diǎn)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