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琰經歷了一世,早就懂得如何偷懶了,沒事的時候,就會小憩片刻。奈何這身子可能底子不太好,經常手腳發冷。
郎中的意思就是,思慮太重。
張氏將郎中的話都記在心上,總會勸說謝玉琰多歇歇。
謝玉琰不怎么在意,將身邊的事都理清了,她可以慢慢養起來,這方面謝太后從不虧待自己。
謝玉琰前往三河村,是因為石勇等人從礠州回來了。
礠州的事還不宜讓人知曉,在楊家見石勇,難免會被人盯上,所以最好還是她去一趟三河村。
這次過去,謝玉琰還給三河村帶一些年貨,也讓村中人過一個好年。
馬車在村口停下,石勇的等人立即來迎。
看著馬車后面跟著的兩個騾車,石勇不禁一怔:“這是……”
于媽媽笑道:“是大娘子給村里人的。”
石勇等人立即滿臉感激。
三河村的村民如今都擠在村西邊,村東給朝廷煉鐵,因此也得了朝廷補償。再加上跟著謝大娘子做活計,這個冬日對于三河村來說,過的最為舒坦。
石勇回來的時候,見到村中這般情形,慶幸自己當時選擇跟著謝大娘子。
“礠州那邊都知曉咱們買下了山下的土地,但具體東家是誰,他們都不清楚,我們扯謊說是西邊來的商賈。”
謝玉琰道:“我們買下的土地雖多,沒開始燒窯之前,不會引起太多人注意。”
石勇點頭:“我們又帶回了不少瓷土,足夠用到正旦,等正旦過后我就立即回去。”
“你先要去趟邢州,去買一些精細的白瓷土,”謝玉琰道,“準備好了在礠州開窯。”
石勇眼睛登時亮了:“初二我就去邢州。”
謝玉琰道:“不用那么著急,去那么早,邢州的礦場也沒有人,踏踏實實過了初五再說。”
“路上還要耽擱幾日,”石勇笑道,“初三我就走。”
他怕耽擱了大娘子的買賣。
謝玉琰不再阻攔,早些開窯是好事,她會在正月的時候了結謝家的陶窯,最好那會兒她的瓷窯也可以開始燒制瓷器了。
謝玉琰與石勇說完話,又仔細看了看石勇手繪的礠州礦山輿圖,這才準備回楊家。
“大娘子,”于媽媽進來稟告,“王主簿也在三河村,剛剛那邊來人,想請您過去看看煉鐵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