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縣試結束,他兒子李紋就會過來讀書,是個好地方。
紀楚冷不丁卻問:“那去年考中幾個秀才。”
教諭臉色一僵,說話變得吞吞吐吐:“去年并未考中。”
“咱們安丘縣基礎差,也沒辦法。”
也就是說。
學校寬敞明亮,但沒幾個學生,也沒幾個老師,他們還不怎么來。
唯一的優點,就是好看,夠大,圖書館夠干凈。
教諭似乎也覺得不妥當,趕緊道:“相信以紀大人的聰明才智,必然能帶著縣學越走越好。”
“只要您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一定可行的,召集安丘縣百姓好好讀書,咱們縣肯定可以出個秀才。”
話里話外,還是覺得紀縣令忽視縣學,不重視讀書。
紀楚點頭:“等稍稍穩定了,縣學肯定要管的。”
真的?!
教諭有些好奇,紀大人會怎么管。
看他在農務上做得那樣好,教育上,應當差不了?
可惜紀楚只去了縣學一趟,一直等到學生們幾輪考試,都沒再過去。
縣里不少人有些失望。
紀縣令并非不能,而是不愿。
真讓人奇怪,為何他對幫扶科舉,一點興趣也沒有?
李師爺也是同樣的想法,躊躇幾日,還是問出聲。
紀楚道:“你可看了今年縣學學生的名單?”
“還有參加今年縣試學生的名單。”
他沒看啊,這些很重要嗎。
紀楚繼續道:“兩份名單高度重合,并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的出身在本地來說,都是極好的,在家都有自己的夫子,何必官府來幫扶。”
也就是說,他們家境好,有自己的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