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下意識看向縣令夫人。
縣令夫人就會,所以這制糖作坊絕對離不了她。
李師爺的娘子也會,賬目記得也利落,她們私下里還羨慕呢。
陶樂薇思索片刻,笑著道:“不論是以后村子的作坊,還是嫁人挑漢,都是極好的。”
前半句話是相公的意思,后半句是她加上去的。
她從小在村子里長大,最明白什么能打動當母親的。
無論理由如何,只要是為孩子們好,她們都會認真思考。
果然,作坊也就罷了。
嫁人挑漢?
這點讓娘子們有些心動。
是啊,若能認字算數,能挑選的人家也會更好。
為了孩子的前程,也要送去讀書的。
再者,她們都羨慕的事,孩子們肯定也想去。
陶樂薇看出大家的想法:“說起來我也只會些簡單的字,但大家要是不嫌棄,以后我每日晚走半個時辰,大家跟我學學?”
這個好!
她們想學。
家長們說通,陶樂薇又找了羅玉村的私塾夫子。
夫子正在為書塾重新開張高興,見了縣令夫人更是客氣。
等縣令夫人說明來意,他倒猶豫了。
陶樂薇這次完全用了相公的說辭:“縣令說,外面無論大戶人家還是小家碧玉,哪家女孩子都是讀書的,咱們安丘縣的孩子也不差他們什么。”
私塾夫子好歹是老秀才,年輕時候也出去過。
他自然知道繁華地方,還有專門的女學。
這么說起來,教女娃娃也是教?
而且多個學生,還多份收入。
老師點頭,家長點頭,這事多半成了。
各家的男人或許有想法,但農戶家的婦人們,無論田間還是廚房,都是一把好手,她們參與勞動,所以在家的話語權自然而然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