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們卻能從店鋪的布置當中窺見一些將來的樣子——這家將是弓箭鋪子、這家將是面塑鋪子,那家將是印染鋪子,那家將是編織鋪子……
很有意思。
在一地的裝修材料中穿行過去尋找店家,東區漸漸走了一遍。
本來以為他們不會有什么新的收獲了,沒想到到了最后,東區的最后一家竟然是開著門的。
是一家雕玉鋪子,叫“觀玉閣”。
店鋪展示玉石印章。
店家現場刻制印章。
走進店鋪,ada再一次拿起印章一個一個觀察過去,張斬則又干脆利落地付了店家印章的錢,說:“刻兩個吧。”
知道張斬會把其中的一枚送給自己,ada又含笑說:“謝謝。”
“不客氣。”張斬回答,“就當為海邊的那一晚答謝你了。這點東西是應該的。又不貴。”
ada卻再次說:“謝謝。”
他也開始尋找墻上關于印章的介紹:“印章起源中國商朝,至今最少也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從歷史來看,印章大致可以分為封泥時代——”
見ada卡了殼,張斬替ada念下去:“鈐朱時代。”
店家問過張斬與ada的名字,發現ada的名字是洋文的,露出驚奇。
他問張斬:“刻篆體嗎?繁體?”
“對。”張斬回答,“篆體,繁體。”
店家開始刻章了。他的表情一絲不茍,一手拿著方形玉石,一手拿著小刻刀,一點一點落下痕跡。
時間太長,張斬自己覺得無聊,可ada卻一直站在一邊全神貫注地看“張斬”二字的成形。
他還說:“我當時的中文學校最早先教我們繁體,再過渡到簡體。說這樣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字體演變。”
“也有道理。”
刻完張斬的,是ada的——adayer。
出乎張斬的意料,刻章匠人竟連英文都可以寫得很好。
他們二人的印章來自同一塊玉石。
一半做了張斬的,一半做了ada的。
張斬又買了兩盒紅印泥,一人一盒,跟各自的玉石印章裝在一起提在手上,告別店家,出了店鋪。
工人已經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