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換了身衣服,沈綏就來了,問道,“街上的流言是從母親傳出去的?”
老夫人頓時就不高興了,“我是盼著延兒能早日認祖歸宗,但我還不至于做忘恩負義,毀延兒前程的事。”
沈延和端王府柔嘉郡主定親了,不認祖歸宗,沒法迎娶柔嘉郡主過門,認祖歸宗是遲早的事。
孫兒丟失十幾年,還能找回來,她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她豈能為了早那么一年半載的,不顧寧老王妃的死活,平遠侯府這么無情無義,開罪寧老王爺,沒得連著皇上都惱上平遠侯府,這是毀沈延的前程,寧老王爺待沈延如自己親孫兒,沈延多在寧王府待些時日,將來入朝為官,皇上也會念著他在寧王府盡孝心的份上,善待沈延一二。
孰輕孰重,她不會拎不清。
被自己兒子這么認為,老夫人能高興才怪了。
沈綏也覺得老夫人不至于這樣的事,但是,“知道這事的人并不多,不是母親,還能是誰?”
至少不止她知道,偏偏沈綏只懷疑她這個親娘。
不過也不怪沈綏這么想,知情人里,最心急沈延認祖歸宗的就是她,沒第二個了。
老夫人道,“流言應該不會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吧?”
現在傳不傳到寧老王妃耳中已經是其次了,現在傳的這么沸沸揚揚,文武百官人盡皆知,明日早朝,御史肯定會就這事問寧老王爺,當著皇上的面問的,寧老王爺否認,就是欺君。
雖然皇上敬重寧老王爺,但混淆皇室血脈這樣的事,皇上也不會答應的。
可以說流言一出來,只有兩個結果。
要么沈延認祖歸宗,要么從此沈延就是真的寧王世子。
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想到明天還要早上,沈綏就頭疼。
頭疼好。
頭疼可以告假。
寧王世子就是平遠侯府大少爺的事一陣風傳遍京都,傳到文武百官耳中,流言一向是越離譜傳的越快,但這事信的人并不多。
首先寧老王爺不是會做混淆皇室血脈事的人,再者四歲在花燈會上走丟,搖身一變從侯府世子變成寧王府世子,要真是這樣,都不知道該說平遠侯府大少爺是太倒霉了還是太幸運了。
不過也有大臣將信將疑,畢竟寧王世子早些年身體孱弱,送出府靜養,但回來時身強體壯,文武雙全,而且就這么一個孫兒,不養在身邊,反倒常年待在邊關吹風沙,確實透著些奇怪。
寧老王爺兩個兒子都死了,就剩這么一個寶貝疙瘩孫兒,不該金尊玉貴的養著,唯恐有三長兩短嗎?
奇怪的地方越多,越覺得這流言不是空穴來風。
翌日早朝,不少大臣都提前了一刻鐘進宮,在議政殿外議論這事,其中以皇室宗親最活躍。
要蕭桓不是寧老王爺的親孫兒,那寧王府就沒有繼承人了,肯定要從宗族里過繼一個,沒準兒這好事就啪嗒落他們頭上了呢。
不少大臣等著上朝問寧老王爺,結果等上朝,寧老王爺都沒露面,不止寧老王爺沒來,沈綏也告假了。
百官們,“……”
不過寧老王爺和沈綏都沒上朝,不耽誤議論這事,御史將街上流言呈稟皇上,“啟稟皇上,街上盛傳寧王世子是平遠侯沈綏丟失十幾年的嫡長子沈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