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皎壞透了,故意吊著他的胃口,“你最好如此。”說罷做了一個剪刀手。
崔玨:“……”
真討厭!
待她離去后,崔玨滿腹牢騷,心想明明是你故意來招惹我的,還成了我的不是了。
但又驚異于她的大膽,居然敢用這事去試探淮安王的底線。他實在好奇淮安王是什么反應,但陳皎那廝又故意不說,著實令他懊惱。
第二日眾人打道回府。
話說那告示貼出去后確實激起千層巨浪,成為了通州百姓時下熱議的話題。
人們圍到告示前,議論紛紛,有婦人半信半疑道:“當真去了閔州就能分得田地嗎?”
旁邊的年輕小郎君回她,“告示上都寫著呢,只要在通州沒有田地的,不論什么戶籍,都能下戶到閔州分得自耕地。”
眾人七嘴八舌,有人道:“閔州這般亂,誰愿意過去落戶啊?”
“是啊,聽說那邊的暴民可怕得很,見人就殺,在這個節骨眼上過去,不是送死嗎?”
“我還聽說衙門都被砸了,當官的都被殺了呢。”
“閔州連連生亂,當地人只怕都死得差不多了,咱們通州人若過去分田地,不是發死人財嗎?”
這話惹得眾人哄笑。
“這年頭,管他什么財,若能分得百畝田地,那也是白撿的便宜啊。”
“你當便宜這么好撿?那邊秩序混亂,若是運氣倒霉的,只怕一過去就丟了小命,這邊苦是苦了些,好歹能得安穩。”
“不是說朝廷已經派兵去平亂了嗎,聽說是惠州那邊派的兵。”
“朝廷的兵管屁用,之前不是平過亂,結果如何,還不是又來了,一茬比一茬厲害,我等屁民哪受得住這般沖擊?”
人們意見不一,一些人覺得可以去發死人財,一些人則看熱鬧,怕丟了性命。
在陳皎等人返回閔州的途中,通州的告示陸續張貼到郡縣,甚至是鄉里。
有些日子過得艱難,實在沒得辦法的百姓動了心思,心想只要落戶到閔州就能拿田地,委實是白撿的便宜。
這不,一家佃農想擺脫入不敷出的日子,尋求閔州的出路,但需要極大的勇氣去冒這場險,因為不僅要離鄉背井,還得預防路途中出意外。
在他們猶豫不決時,隔壁同是佃農的兩口子表示待秋收后,就打算賣糧前往閔州搏一搏前程。
劉家娘子姜氏瞻前顧后道:“我就是怕,聽說閔州到處都是死人。”
周氏說道:“這年頭哪里沒有死人呢?”又道,“就是因為人死得太多,田地沒有人耕種,這才把咱們通州人放些過去,若不然哪里撿得到這種便宜?”
“王娘子話糙理不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