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城的活計多得要命,要清查漏網之魚,要宣傳大乘教危害,要安撫百姓,瑣碎雜事排得滿滿。
天氣日漸炎熱起來,陳皎一手持筆,一手撥弄算盤,指頭靈活,無比熟練。
馬春知道她近來為著剿滅大乘教一事操勞,火氣也大,特地給她備了清熱下火的菊花飲。
陳皎問道:“崔玨呢,他這會兒忙不忙?”
馬春道:“崔郎君在給惠州寫信,他說這邊的叛亂也圍剿得差不多了,可讓淮安王府上奏到朝廷,派新的州牧下來上任。”
陳皎落下一筆,抬頭看她,“我等會兒過去瞧瞧。”又道,“差人送信給方孝宣,讓他那邊騰出人手來,我這都忙得像八爪魚了。”
馬春笑著應是。
他們是真的很忙,一人掰成倆用,以前陳皎和崔玨都是做指導的,現在干的盡是文吏的差事。
不僅如此,裴長秀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因為一下子收攬了不少新兵蛋子。
這些義軍都覺得惠州兵有人情味,但凡愿意參軍體格強健的,全都會做檔案登記,裴長秀成了那個登記人。
州府實在缺乏人手,他們把周邊縣城里的書吏調過來應急。等裴長秀把新兵檔案弄好后,她默默看著越打越多的惠州兵陷入了沉思。
那檔案呈到陳皎手里,她頗覺詫異,增添了一千多兵?
裴長嚴肅道:“最初派過來兩千兵,現在統共有三千多兵。”
陳皎狐疑問:“這些人都能用?”
裴長秀:“能用,是徐都尉親自挑的,其余不合格的遣散回鄉。”
陳皎似乎陷入了沉思,原來還能這樣打啊?
那時她覺得平一場亂就能增添新兵,著實意外。
然而更意外的驚喜此刻已經送到半路上了,朝廷不放心閔州,差人過來監察。
那人經方家一番斡旋,最終被定下原本已經貶職的老頭鮑起鳳,他被踢到閔州這個鬼地方來收拾爛攤子。
鮑起鳳是個硬茬兒,在朝廷里得罪了不少人,如果說方世林是個猛人,那鮑起鳳也差不多。
他在前往閔州的路上帶來一封方世林寫給陳皎的信件,一封悶聲作大死,把淮安王驚得掉下巴的信。
同時也是皇室岌岌可危,風向開始轉變的信號。
陳皎吃到了
造反大道開啟
炎炎夏日,閔州十一郡大部分都進入重振的熱火朝天,惠州人帶來的利民政策給了當地人重生的希望。
大乘教和義軍的主力被瓦解后,沈乾敏等人對建塘進行了最后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