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長秀:“每人都有嗎?”
馬春點頭,“都有。”頓了頓,“不過把嘴閉緊點,勿要到處張揚,這是小娘子從自己腰包里掏的補貼,跟軍餉不一樣。”
裴長秀輕輕的“哦”了一聲,難怪那幫官兵馬首是瞻,原是討得了好處。跟了這樣的上司,誰還沒有干勁呢?
縣里的其他士紳見呂家被滅門,全都憂心忡忡。有人坐不住了,壯大膽子主動找上衙門。
對于沒有案底的士紳,陳皎對他們的態度還算客氣。只要把掛名的田地歸還原主,往日的稅收補上,那大家都和睦。若是不愿意的,拳頭最管用。
有呂家的前車之鑒,士紳們都非常精明,識時務為俊杰,一時間文遠和跟周寶雨忙得不可開交。
陳皎把孔縣丞和溫縣令放出來幫襯,讓他們戴鐐銬干活。她極其摳門,哪怕是吃牢飯,也不能白吃。
二人見識過她的手段,不服不行。
在長姑縣一切事宜都走上正軌時,柳家的古氏早產了。
那女郎也是個狠角兒,早就替自己安排了后路,尋了一戶無法生養的夫妻,把孩子生到了他們家,是個女兒。
她怕陳皎反悔,生子后不到四日就偷偷跑掉了。
馬春曾去過一趟那對夫妻家里,是獵戶。襁褓里的嬰兒小小的一只,可憐一出生就沒了爹娘。
婦人已到中年,心中忐忑,試探問:“這位娘子……可是來問罪的?”
馬春失笑,“不問罪,就來瞧一眼是什么情形。”說罷問道,“是閨女還是兒子?”
婦人應道:“閨女。”
馬春點頭,“你們兩口子挑個時候把她的戶頭上了,穩妥些。”
聽到這話,婦人松了口氣,歡喜道:“多謝馬娘子提醒。”
馬春繼續道:“日后孩子的身份莫要再提起,明白嗎?”
夫妻連連點頭。
馬春到底對古氏好奇,沒料到她跑得這般快,隨口問了一嘴,婦人應道:
“她說她去投奔娘家姨母去了,那娘子也是個苦命人,親娘去得早,爹娶了后娘,為了給繼弟娶媳婦兒,親爹把她賣與人做妾。
“一個女郎家,無依無靠的,又拖著家口,生計艱難。她說把孩子托付給我們,她有條生路去奔前程,孩子也有著落,已是最好的安排。”
馬春點頭,“這孩子能落到你們家,也算遇到了貴人。”
說罷從袖袋里取出一錠碎銀,道:“這是九娘子許給孩子的體己錢,還望你們夫妻善待,她怎么說也是帶著口糧來的,萬不可虐待。”
夫妻不敢接,只跪了下去。
馬春把他們攙扶起來,把碎銀塞進婦人手里,并未待多久就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