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別拿行事穩重計劃周全那套來搪塞我,有些事情全憑一股子血性,只有不管不顧闖了,才知道后續該怎么去應對,若瞻前顧后,永遠只能是紙上談兵。”
她這話說得徐昭心情復雜,許久都沒有吭聲。
之后兩人沒再繼續談論這個話題。
回魏縣的路還算順利,待他們進城后,吳應中已經查出鄭縣令之死了。果真如陳皎所料那般,是王家使人做的手腳,買通差役鉆的空子。
得知他們平安回來,吳應中匆匆回官舍,向陳皎稟明鄭縣令一事。
對于這個結果,陳皎沒什么反應,她只把那本特色賬簿遞到吳應中手上,讓他好好看一看。
吳應中的三觀裂開了。
陳皎有些疲憊,人也被曬黑了些。馬春心疼她奔忙,問起她前往法華寺的經歷。
陳皎怕嚇著她,避重就輕,說此行一共斬殺了四十多名山匪。
吳應中從賬簿中抬起頭,歡喜道:“這一重擊,只怕魏縣得清凈了。”
陳皎點頭,“也不枉我冒險跑一趟,待崔郎君處理完法華寺那邊,我們多半就會回去了。”
吳應中愣了愣,“這就回了?”
陳皎似笑非笑,“不然呢,你還想作甚?”
吳應中站起身,不由得急了,他指著賬本道:“那幫王八羔子就這么放任了嗎?”
見他這般態度,陳皎頗覺欣慰,暗搓搓道:“崔郎君只怕不允。”
吳應中理直氣壯道:“他可以裝傻。”頓了頓,“那小子比狐貍還精,他心里頭清楚。”
陳皎忍著笑,“徐都尉……”
吳應中:“他更不需怕,有崔郎君替他背鍋。”又道,“做事得講求有始有終,來都來了,自然不能白走一趟。”
陳皎:“上回他們聯名上書告我的狀,萬一這次又……”
吳應中打斷道:“那便把魏縣封了,不要讓風聲漏出去。”
陳皎樂了,指了指他道:“老東西。”
吳應中也指了指她,“狗東西。”
一老一少看著對方,忽地笑了起來,算是達成了默契。
二人決定從鄭縣令一案上著手,當初瓦解薛良岳時,陳皎用輿論的方式開路,這次故技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