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dāng)二人要進(jìn)入正殿之時,一個平淡的聲音響起了。
“求神拜佛虛無縹緲,二位不如來我這算上一卦。”
薄溪微微一愣,但很快反應(yīng)過來,她微微轉(zhuǎn)身,禮貌地回應(yīng)道:“謝過道長好意,但小女子對卜卦一事無甚興趣,還是免了。”
“興趣,有時候并不重要。貧道近些年來游離在外,時隔數(shù)年,才來這么一趟長生觀,這支攤卜卦一事,錯過了,這輩子可未必能有下一次,不管感不感興趣,這機會應(yīng)該抓住才是,這位居士,你說是也不是?”
明縱衣簡短地應(yīng)道:“有理。”
這個回答讓薄溪有些疑惑,不明白這其中到底是有個什么理,倒是長生真人輕輕笑了起來。
“不愧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武試魁首,文武雙魁,預(yù)定了一個傳說席位的當(dāng)世
恪命守道
“算,自然是都能算的。”長生真人淡淡笑道,“但準(zhǔn),可就未必準(zhǔn)了。”
明縱衣微微挑起眉毛:“既然不準(zhǔn),那這算卦還有什么意義。”
“求神拜佛也沒有作用,人們又為什么要求神拜佛?”長生真人氣定神閑,“無非是求個心安,而且雕塑不會說什么好聽的話,貧道這邊可是會講的……再說,也不是所有的卦都不準(zhǔn),居士覺得有理嗎?”
“那得等我算過之后才能知道。”明縱衣目光掃過,古往今來,卦師用于卜卦的道具極多,龜甲銅錢骨算籌蓍草等,真算起來可是沒完沒了,但時至武朝,卦師卜卦的正統(tǒng)只剩下尊光琉璃轉(zhuǎn),這在藏王朝時期出現(xiàn),并迅速成為正統(tǒng),內(nèi)部機關(guān)巧妙,用琉璃燒制而成——在藏王朝前,琉璃的價值比玉器還高,但藏王朝之后,其實也沒人們想象得那么夸張。
長生真人的攤位上便擺著一具尊光琉璃轉(zhuǎn),整體呈圓柱形,內(nèi)部有著可以轉(zhuǎn)動的機關(guān),四面八方對應(yīng)輪回經(jīng)中的十六種輪回命數(shù)。
沉吟片刻之后,一時間有些摸不準(zhǔn)長生真人目的的明縱衣決定先用個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開頭。
“那,還請道長算一算我的財運吧。”
長生真人問來了明縱衣的生辰八字,開始撥動尊光琉璃轉(zhuǎn),在這途中,他與明縱衣隨意交談起來,問了些無關(guān)緊要的問題,并根據(jù)明縱衣的答案撥動尊光琉璃轉(zhuǎn)。
明縱衣有些意外,他說道:“還需要問我的嗎?我對卜卦之事了解不多,但這尊光琉璃轉(zhuǎn),我記得是只要生辰八字就夠了。”
“在前朝,的確是如此。”長生真人淡淡笑道,“那時候,卦師們講究知命順天,太祖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成敗,終究歸于冥冥之中的天命,不可抗拒的力量,這種天命就是一個大框架,知命者,就是在這個大框架下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否則就是‘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明縱衣低聲道:“太祖的確說過這樣的話,甚至還寫出了輪回經(jīng),但其實,太祖是個不信命的人。”
這也算是一個半公認(rèn)的常識,雖然太祖在中年時寫出了輪回經(jīng),倡導(dǎo)“君子知命而順天”,但其實藏太祖一直是個不信命的人,至于其中緣由,不足道也。
“是,所以到了現(xiàn)在,尊光琉璃轉(zhuǎn)分為兩種,一種是藏派,一種是武派,我這個就是武派。”長生真人輕嘆道,“武朝太祖不認(rèn)同知命順天,他只相信恪命守道。”
明縱衣沉吟道:“如果真是恪命守道,那其實問不問我都沒差,若真要堅持生命的終極追求,守住為人處世的道德準(zhǔn)則,那這卜卦又有何作用?”
長生真人微微一笑。
“不信,也是武派中恪命守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句話中帶著種奇妙的哲學(xué)理念,明縱衣一時間有些恍惚,不知道該應(yīng)些什么才是,而長生真人對尊光琉璃轉(zhuǎn)的撥動也恰好停了下來。
長生真人掃了一眼,平淡道:
“很糟糕啊,居士,琉璃轉(zhuǎn)顯示你是個留不住財?shù)拿还軗碛羞^什么,最終都會失去。”
明縱衣笑了起來。
“道長你都已經(jīng)把話說成這樣了,那我除了能不信,還能怎樣呢?”
長生真人問道:“那如果貧道說,居士乃是大富大貴之命呢?”
明縱衣不假思索道:“有這種好事,我當(dāng)然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