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縱衣自然應下。
他的確會億點圍棋,說起來也挺離譜,當時是有個圍棋師傅到明縱衣以前所在的豪族里教棋,明縱衣在一邊聽著——是的,因為角度的原因,他甚至看不到具體的棋盤,就只是聽到圍棋師傅介紹圍棋的規則和一些基礎的套路,兩三天時間下來,他竟然這樣自然而然的學會了。
后來,明縱衣還在機緣巧合之下與那圍棋師傅交手兩局,因為一些原因,明縱衣不敢露面,隔著簾子與對方下盲棋——明縱衣盲,看不到棋局,對方不盲,下棋時高聲報出自己下哪個位置,在這樣不公平的條件下,明縱衣還是贏了,
開脈經的起源
小白鼠在武夫的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整個基礎都是由他們奠定的。
武夫的核心是內息,武技不過是內息的使用方式,功法不過是內息的壯大方式,經脈不過是內息的載體,哪怕是鍛體型武夫,他們強健的體魄也不過是內息發揮作用的一種方式。
內息,就是一切的核心。
但就現有體系來說,沒有經脈就沒有內息,因此,經脈算是內息的核心。
但很可惜,武夫對經脈的研究幾乎處于半停滯狀態,人體的經脈錯綜復雜,各有特性,基本只有醫術大成的頂尖高手或是武學宗師能去深入研究一下。
就拿創造功法舉例,如果一個人修行了a部分的開脈經和b部分的功法,那么他創出功法所用到的經脈也必然在ab之間,而且大概率是b,也就是實際修行的那部分。
為什么,因為其他的經脈他不懂,他不知道那些經脈的特性,自然無法創出對應的功法。
經脈特性,這是很重要的,像是開脈經,只有對應開脈經修行出的特殊內息才能用來開那部分的脈,換成其他性質的內息,必然沖不開,甚至還可能造成經脈損傷,如果強來,就好比是用電鉆來拔牙,用針筒來掏耳朵,用電焊來焊接斷臂,把狼牙棒當角先生用。
人體的經脈太復雜了,如果有人能參透經脈間的一切武理,那他就能懂得世間一切功法奧義,直接掌握了武夫的半壁江山——另外半壁是武技。
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參透人體經脈的奧義,最接近的人無疑是太祖,但他到底有沒有做到,誰也說不準。
——但是,有這么一門功法,它在理論上是參透人體經脈全部奧義后的產物,這門功法就是開脈經,天下第一經典。
可問題來了,既然沒人參透經脈的奧義,那又是誰寫出這門功法的呢?
答案是……一千兩百年前,第一個在這片土地上完成大一統的古國“林”,用時一百八十九年,前后投入人數四百三十萬有余,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硬生生依靠無數次的嘗試堆出了全本字數共兩百四十七萬的真·開脈經,確認什么性質的內息能用來沖哪里的脈,要刺激哪里的經脈才能修行出對應的內息,他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能這樣,只是忠誠的將這些數據記錄下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順帶一提這次實驗間接導致了農民起義,林兩百年,六世而亡,真·開脈經因此流落民間。
在這之前,開脈經都是殘篇中的殘篇,是一些沒有修行過開脈經的前輩依靠驚人的才情悟性毅力將內功修煉到大成,并且自身武藝也臻至化境之后,才有一定可能倒推出對應經脈的開脈經……
很多人以為開脈經是基礎,其中的武理一定也很淺顯易懂,這是錯誤的,開脈經是天下第一經典,埋藏著人體的一切寶藏,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沒能力去挖開它。
這四百三十萬人就是最開始的小白鼠,直接奠定了武夫的修行體系,是一切之基,而在太祖滅武之后,再也沒有任何形式的組織有那樣的實力去重著開脈經,所余下來的也都是長輩腦海內所記著的各種殘本,在一開始的時候,還能聚集那些長輩,把自己所知道的湊一湊,湊出一本接近完整的開脈經來。
可那時藏太祖高居王位,皇威浩蕩,其手下“滅武司”無孔不入,令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誰敢在他眼皮底子下搞小動作,誰敢忤逆他,都只能等藏太祖死了再搞那些小動作。
可藏太祖一活就是兩百二十年,等到他將自己葬入天陵之后,早已晚了,天底下殘留著的開脈經都已經是殘篇中的殘篇,許多人把腦袋里的開脈經殘篇帶入了墳墓,不敢告訴后輩,怕引來滅門之禍。
到了如今,修行生息了幾百年,數代前輩高人出手,試圖重著開脈經,也都有了些成果,如今整個武林湊一湊,也還是能湊出大半本開脈經來,但都到了這時候,每個門派早已有了自己的傳承,開脈經和功法都已經固定下來,得到別人的功法或開脈經對這一代都沒有太大意義,也沒有武林盟主之類的角色來牽頭,說什么“為了咱們子孫后輩的發展,大家伙的把開脈經拿出來湊一湊”,沒誰愿意做這些事,朝廷也不會坐視不管。
也因此,武夫對武技的研究一年比一年深,內息的使用方式一年比一年花哨,但內功體系卻沒成長太多,一千年前的絕世神功放到現在來也還是絕世神功。
因此,一本不需要經脈就能修行的內功,可以說是千古未有之奇功,有可能打破現有的僵局。
只是……寫出這門功法的老前輩,看起來不大靠譜。
“您會感興趣的。”師青環笑道:“白曲樓的不復還,姑娘我弄來這酒也花了不少力氣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