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這次的考較,也更加的認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為恕。”
宋濂并不意外,繼續問道:“何為忠。”
這次馬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陷入了思索。
見此,宋濂不禁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忠恕’是孔子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思想。
先賢也早就給出了答案,朱熹將所有答案提煉總結成了一句話: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馬鈺連這個都不知道,可見他連泛泛了解都沒做到。
朱標也非常著急,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答不上來?
別搞啊好不好。
這不但關系著我以后還能不能學習管荀之學,還關系著我的面子啊。
我天天在娘親面前吹捧你,你要是連這都答不上來,我哪還有臉去見她啊。
馬鈺將兩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心下暗暗好笑。
他豈能不知道‘忠’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認為,論語的‘忠’是忠誠,并聯想到愚忠。
事實上并非如此,論語里的忠意義更大。
對所做的事情負責,是為忠。
對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負責,對自己手里的任務負責,對自己的雇主負責,將事情做好。
這才是論語里的忠。
用現代話來說,付出的勞動對得起自己的工資就是忠。
可如果這么回答,就顯得太過中規中矩了。
關鍵是,讓宋濂一直這么問下去,很快就會露餡。
他要別出心裁,給出一個比較亮眼的答案,轉移宋濂的注意力。
裝作答不上來陷入苦思的樣子,不過是為了先抑后揚罷了。
眼見氛圍烘托的差不多了,他才抬起頭說道:
“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是為忠。”
聽到這個回答,宋濂和朱標都露出驚訝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