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方孝孺都能提出要搞井田制,可見也是讀書讀傻了的那種,想說服他太難了。
解縉?不知道這會兒出生沒有。
而且他也不是什么完人,年輕的時候恃才傲物。
后來當(dāng)了高官,也是結(jié)黨的一把好手。
永樂二年他當(dāng)主考官,結(jié)果那一屆科舉前七名全是吉安人。
是的,你沒聽錯。
前七名全是一個地方出來的。
而解縉正好也是吉安人,你說巧不巧。
也就是朱老四要臉,還能容忍他幾年,然后才找了個別的借口將他弄死。
換成朱元璋,當(dāng)場就能把他九族送走。
他所熟知的別的年輕人文人,要么有各自的缺點,要么就有顧慮不太可能和他合作。
想來想去,竟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
哎,上哪找個學(xué)問深厚,又不迷信儒家權(quán)威,還能無視社會帶來的壓力的人啊。
難道只能自己培養(yǎng)?
就在他苦惱的時候,吳卓的聲音響起:
“公子,娘娘召您入宮。”
馬鈺并不覺得意外,收起雜亂的心思,道:
“是你啊,被調(diào)到姑姑身邊了?”
吳卓欣喜的道:“就前不久,奴婢被調(diào)去伺候娘娘。”
說到這里,他感激的道:“多謝公子提拔。”
以前在朱元璋身邊,他就是個最底層跑腿的。
去了馬皇后身邊,他被提拔升職還有了品級,可是實打?qū)嵉纳矸蒈S遷。
他自然知道自己為何會被提拔,所以對馬鈺非常感激。
馬鈺連忙道:“這話可不要亂說,是陛下器重,娘娘提攜。”
“現(xiàn)在你身份不一般了,無數(shù)雙眼睛盯著,說話可得小心。”
吳卓輕輕打了自己一巴掌:“您看我這張嘴,凈給您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