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李文忠也帶領步兵趕來會師。
看著堆積如山的糧食和各種軍需物資,李文忠大喜。
計劃成功了。
如此冒險的計劃,要說他沒有心里壓力,那就是騙人的。
只是作為統(tǒng)帥,他能很好的掩飾自己的情緒,在外面始終表現(xiàn)的胸有成竹。
現(xiàn)在最關鍵的一步完成,他心中的石頭終于放下。
就算接下來的戰(zhàn)事不順利,有了這些糧草,他們也能打持久戰(zhàn)。
但常遇春自然不會如此被動,等著別人來打他們。
在將全寧的防守任務交給李文忠之后,再次率軍攻打大寧。
只要拿下這里,就能打通前往古北口的道路,明軍將進退自如。
也速得知全寧失守,也是大驚失色。
如果此事再有一支明軍從古北口發(fā)動進攻,那他就成了被夾在中間的肥肉。
關鍵是,大寧作為前線,囤積的糧草并不多。
平時都是定期從全寧運糧過來。
現(xiàn)在全寧丟失,他就失去了糧草補給,就算想固守待援都做不到。
他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決定趁現(xiàn)在糧草充足士氣也比較高,主動出擊試圖奪回全寧。
然后就和常遇春率領的軍隊遭遇了。
常遇春那自然是大喜過望,立即下令全軍沖鋒。
也速也沒想到會在這里遭遇明軍,只得倉促迎戰(zhàn)。
兩軍交戰(zhàn)半日元軍大敗,也速在親衛(wèi)的簇擁下逃往遼東。
常遇春留下一隊人馬打掃戰(zhàn)場,自己帶人奔襲大寧。
當大寧守軍得知也速戰(zhàn)敗的消息,士氣全無開城投降。
至此,常遇春通過聲東擊西再擊東的策略,一舉拿下了大寧和全寧這兩座關鍵要塞。
從此明軍掌握了出塞的主動權。
但這還不算完,常遇春留下一部人馬防守大寧。
自己再次帶領騎兵,用三天時間奔襲五百里,來到了大興州。
李文忠提出了一個建議:“大興州元軍得知大寧、全寧失守的消息,必然會逃往上都與元帝匯合,我們可在其撤退的路上設伏。”
常遇春自然沒有意見,于是命李文忠?guī)饲叭ヂ穹约簭恼鎳樆T姟?/p>
鎮(zhèn)守大興州的元軍將領脫火赤沒想到,明軍來回奔襲將近兩千里,竟然還有余力來埋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