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打了個抖,人不能,至少不應該,更應該惜命。那可是他能止小兒夜啼的表哥,他在胡思亂想什么……
李洵一臉低氣壓地來到勤政殿,大臣們看他這副樣子都漸漸放低了聲音,生怕哪句話惹了太子不高興。嘉文帝倒是習以為常,并且也不覺得有什么——他兒子只是脾氣大了點,容易不高興,這算什么大事?
他容易不高興,你們不要惹他不就好了嗎?
今日談的還是太平教的事。嘉文帝是經歷過皇權動蕩的人,對于這些民間邪教是非常警惕的,雖然這個太平教表面上看起來還算老實,但還是讓他發現了一些問題:前一段時間,大約也就是李洵剛剛失魂昏迷的時候,有一些太平教的人在民間散播謠言,說太子暴戾無道,天道不許這樣的人繼承大統,這才降下天罰。
但因為李洵沒多久就醒了,這些謠言只散播了一小段時間,太平教就又老實下來,夾著尾巴施粥義診裝好人。
便有大臣猜測,當初李洵失魂昏迷,是否和這太平教有關?
——若是有關,這問題可就大了。因為之前李洵失魂,查出來的可是攝政王余孽做的。這些年因為嘉文帝痛失愛妻,每到先皇后生辰、祭日、帝后大婚紀念日就要發幾天瘋,雞蛋里面挑骨頭地找攝政王余黨的麻煩。很多并沒有參與過攝政王謀反,只是曾經跟隨攝政王一起打過仗的,比如盛國公府,都要被清算一遍又一遍。如今朝堂、后宮的宮人不知道換了多少遍,攝政王余黨竟還能對太子下手,并且成功了。
這已令嘉文帝十分不爽,若這些余黨背后還有一整個太平教做支持,朝中不知還要血雨腥風多久。
但現在這太平教還十分謹慎,平常做的都是好事,很受百姓愛戴。之前散播的那些關于太子的謠言,也只短暫的出現在幾個縣城,不是非常仔細地探查,都發現不了——民間本來就有一些太子止小兒夜啼的“傳說”,再添油加醋幾句百姓也沒有察覺出異常來。
如果貿然對其進行清繳,可能會引起百姓的不滿。
嘉文帝揉了揉額角:“皇兒,你怎么看?”
李洵半垂著頭走神。
“皇兒?皇兒?”
站在李洵身后的張太監不著痕跡地拿著拂塵柄,偷偷戳了李洵一下子,李洵這才回神。
嘉文帝有些無奈,“眾愛卿也累了吧,小張子,去叫御膳房拿些茶點來,讓眾位愛卿在偏殿稍作休息,再繼續議事。”
眾位大臣眼觀鼻鼻觀心,連忙行禮退了出去。
嘉文帝無奈道:“在想什么呢?議事時竟也走神。”想了想,又關切道:“可是身子還沒好全?要不你先回去歇息。”
李洵卻忽然正色,向嘉文帝下拜:“父皇,兒臣想請您賜——”
嘉文帝眼皮一跳,忽然覺得有些不好的預感,忙道:“等等!”
看看他兒子這認真嚴肅的神情吧……他還沒有做好要賜一個勛貴家下人做太子妃的心理準備。
側妃也很難接受。
再往下就用不著他賜了,他兒子自己可以做主納了。既然提到這個賜字,就是不滿足那么低的位份了……
嘉文帝頭疼地揉了揉眉心:“太平教一事事關重大,其他事……不急這幾天,先放一放,過些日子再議。”
李洵有些茫然地看著嘉文帝,不明白他父皇這是怎么了。明明之前都很著急他的親事,現在忽然又不急了。太平教就這么緊要嗎?
但嘉文帝都這么說了,他也只能道:“……是。”
太平教,必須盡快鏟除!!
轉眼沈榶入宮也有一旬,到了休沐的日子。他便和其他伴讀一樣離宮回府,福昌伯府早已派了馬車等在宮門口。
待與沈橋一同回到府中,沈榶發現周媽媽已經不在府里了,府中事務暫且由梅姨娘在打理。但梅姨娘見到沈榶,立刻很恭敬地將府中近期發生的事一一告知沈榶知道。
“周媽媽說她老在咱們府上也不大好,之前是應急,長久了倒不方便,畢竟她如今是個外人,只說每月來個一兩回幫襯幫襯,也讓下人有個警醒不敢造次。”這主要是周媽媽為了她自己的兒子著想。以前母親做過下人供他讀書科考是一回事,還能當做勵志事跡說一說感念母親不容易。但自己都考出來了,母親還上別人家當下人,就是給桐州知府弄沒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