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討賊檄文由王沐川主筆,這位景和年間的榜眼,
將自己畢生的文學涵養都用到了這篇檄文中,
一篇檄文寫的是熱血激昂、鏗鏘有力,
把李冀昌罵了個狗血淋頭。
做完這一切準備工作,段云楓派使者前往西京長安,號召西京尹加入自己的討賊隊伍,
借道讓自己的軍隊前往鳳翔。
只是使者出發后的第十日,仍沒能給段云楓帶回消息。
自從京都洛陽淪陷后,西京長安似乎也徹底與周遭的縣郡失去了聯系……
……
那日,段云楓的檄文發出去后,除卻一些來投奔鎮北王的零散勢力,來的最多的反而是從陜北延州一代逃難來的流民。
這些人苦陜北“土皇帝”孫皓邯的暴政久矣,僅僅三天時間,晉州城內外就聚集了近兩萬的流民。
如何處置這些流民令張志誠十分苦惱,畢竟晉州城的農田有限,本就已經分配得差不多了,又哪來多余的田地分配給這些流民呢?
段云楓決定將一部分流民青壯收編進鎮北軍。
眼下正逢戰亂,是用兵的關鍵時刻。
但收編的過程進展得并不順利,這群自陜北而來的流民中有許多人曾輾轉于各地戰亂烽火,稱得上身經百戰,戰斗力亦十分彪悍,他們當中已如同軍隊部落一般劃分出了大大小小的流民帥。
若要把這群流民打散了,加入到鎮北軍中,不少流民帥都變成了不服眾的刺頭,鎮北軍的將帥也不樂意重新訓練一支魚龍混雜的隊伍。
于是蕭珩提議單獨組建一支流民軍,與鎮北軍分開管理。
他讓張志誠全權接手了收編流民軍的工作。
這可愁壞了這位晉州別駕,面對兇悍的流民兵,他時常感覺自己像只進了狼窩的兔子。
張志誠接手收編工作的這幾日一直效果甚微,結果一聽蕭珩要親自來視察了,他當即命下面的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無論如何都要在蕭珩面前體現出他們收編工作的嚴格與規范。
“殿下……”
張志誠見蕭珩來了,當即將人請到剛搭建好的大棚下,他給蕭珩遞上一杯熱茶,“這些流民大多缺失戶籍文書,因此審查起來格外費勁些?!?/p>
就在蕭珩坐下的間隙,負責收編的官吏又打發走了兩個不符合要求的人。
今日的雪下得額外大,后面的隊伍見這官吏和盤查戶口似的什么都要問,不少人都等得不耐煩了,便吵嚷起來。
“肅靜!肅靜!”
當即有官吏走上去試圖讓這群人安靜下來。
整個隊伍仍是失去秩序地擁擠成了一團。
見蕭珩只是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幕鬧劇,張志誠心中是愈發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