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有南侵的可能!陛下請二位速至紫宸殿商議此事。”
雁門關距離河東首府太原約三百里左右,
是連接中原與塞外的咽喉要道,若夷狄突破雁門關這道屏障,
則可隨時舉兵入侵關中、劍鋒直指長安。
此事非同小可,二人皆神色一變,隨著那內侍官步履匆匆地去了紫宸殿。
紫宸殿中,
蕭珩已召集了所有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共同商議此事。
此時,
正跪在殿中與蕭珩匯報情況的是晉王段昱派來的使者,“據前線的哨探來報,十五萬大軍由迭刺部可汗耶律隼烈親自率領,
而率領契丹人前鋒部隊的大將乃是漢將趙延,
此人本為薊州刺史,
后降了逆賊李冀昌。”
殿內瞬間響起一陣嘩然聲。
有人義憤填膺道:“逆賊竟私通外敵!”
“李冀昌這是要勾結夷狄,入侵我大燕疆土啊!”
“那趙延本為漢將,世食漢祿,
朝廷原本也待他不薄,哪想竟為虎作倀,真衣冠禽獸也!”
蕭珩問那使者,“晉王那邊情況如何?可能抵擋住夷狄入侵,可需朕派兵支援?”
那使者道:“請陛下放心,太原兵精糧足,王爺已披甲執銳,親自領兵前往雁門關,勢必擊退胡虜!”
蕭珩:“雁門關乃中原屏障、抵御夷狄的要塞,決不容有失,晉王若需兵甲糧秣,務必讓朕知曉。”
使者:“是!”
王沐川上前道:“有晉王鎮守河東,面對胡虜的進犯,老臣倒是不太擔心,只不過李冀昌聯合外敵,此舉怕是想以外族牽制我方兵力……”
“只怕趁此機會,他極有可能會自河南河北出兵,從潼關而入,進犯關中,屆時如若面對兩路進犯該如何是好?”
他此言一出,大殿之中又響起一陣議論聲,絕大部分朝臣都支持王沐川的觀點,認為李冀昌隨時可能會與夷狄內外夾擊,短期內還好,若長此以往,無論大燕的糧草供應還是兵馬都將疲于應對,眾人一時間不由得憂心忡忡起來。
“據朕所知……”
蕭珩卻是輕笑一聲,“如今的契丹迭刺部可汗耶律隼烈,可并沒有統一草原部族,自上一任可汗去世后,契丹便分裂成了一東一西兩個部族——迭刺部與乙室部,西邊的乙室部則由耶律隼烈的侄子耶律述瀾統治,兩者為了大可汗之位爭斗無休。”
“李冀昌既是聯合了迭刺部,我們不妨就派使者出使乙室部,告訴耶律述瀾,大燕可出兵助他爭奪可汗之位,屆時遣一宗室與其聯姻,再讓晉王派出少許兵馬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