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再看孫皓邯只覺得惡心,
“陛下依法處置此人便是。”
于是蕭珩下令,將孫皓邯押送回延州,
斬首于西市。
臨行前,孫皓邯被吏卒押送回了延州——他原本稱帝的地方,而如今,
他蓬頭垢面地坐在囚車中,
xiong前掛著罪牌,游街示眾,
暴怒的百姓望著眼前的一幕,
從街道兩側沖了上來,
擠開了吏卒,
將孫皓邯從囚車中生生拖了出來。
面對著手持棍棒的暴民,吏卒一時半刻也不敢上前阻攔,再者,
上級派他們押送囚犯時,也沒囑咐過一定要將孫皓邯活著帶至刑場。
等人群散去吏卒上前查看狀況時,地上只剩下一具血淋淋的骨架,那上面的血肉似是被一片片地撕扯了下來。
酷愛用人肉充當軍糧的一代軍閥孫皓邯,最終被憤怒的百姓分而食之。
處置完孫皓邯,蕭珩委派了新的延州刺史,令其安置流民、開墾荒田,盡快幫陜北四州重建秩序,并下詔免去了延、丹、鄜、坊四州兩年的賦稅。
……
三月,蕭珩正式遷都長安。
在戶部侍郎徐正嚴與尚書令王沐川的共同治理下,長安荒廢的田地都被開墾了起來,百業漸興,已基本恢復了井然的秩序,人口也從原本的三千戶增長到了萬戶,原本為躲避戰亂而離開的賈商與士大夫也紛紛回到了長安,市井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見原本昏聵的燕君和變了個人似的,突然成了有宏圖偉志的賢明君主,從各地而來投奔燕廷的士人也愈發多了,其中有不少是自江南、淮南一代而來,不堪李冀昌與吳王暴政的士人。
蕭珩讓吏部從中挑選出了一批有才干的士人以擴充六部。
眼看皇帝御下的社稷逐漸穩定了下來,這些大臣們又關心起了另一件事。
這日,蕭珩商討完如何處治同州蝗災一事,本想散朝,卻見尚書右仆射一副愁眉苦臉、欲言又止的模樣。
蕭珩問他,“愛卿何事憂愁?”
右仆射出列道:“陛下賢德圣明,心系天下,實乃萬民之福,然而如今中宮虛位、后宮空虛,實在有違祖訓,望陛下思宗廟之重,遵祖宗成法,早日擴充后宮,以固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