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言,養(yǎng)后天之氣,有四種方法,分別便是讀書,傳度,吐納,服丹,其中以讀書為最,因為讀圣賢書,明大道理,可以養(yǎng)浩然之氣,此氣精純者,據(jù)說可以與先天之氣相當(dāng),當(dāng)然,這只是據(jù)說,誰也沒有聽過,便如鶴師弟,他就是本命《書經(jīng)》,讀圣賢書的,可是我們都看到了,他的根基雖然也不差,但也只是比起那些散修邪修來不差而已……”
方寸非常認(rèn)真的講著,但沒有說些很高深的話。
與“講道”二字相比起來,這時候的他,確實說“探討”更合適一些。
“所以說,我怎么樣才算好呢?”
鶴真章聽得愣愣的,不知如何接才顯得更有面子,便小聲的試探了一句。
“你莫不是忘了,其實很早之前,我們也是討論過這個問題的!”
方寸笑著向他看了一眼,道:“當(dāng)初你引我去夜坊購買丹藥時,便曾經(jīng)與我說起,讀書明理,便是煉氣根本,生而為人,愈是行得正,站得直,自身便會養(yǎng)出氣魄,讀得書,明得理,一身內(nèi)息便愈發(fā)純正,便如當(dāng)時的孟師妹,她道心堅定,守正驅(qū)邪,一身內(nèi)息,便愈發(fā)的精純渾厚,修為精進……我記得你還感嘆自己,雖然讀書無數(shù),字貼如山,終不如她……”
鶴真章聽著都有些懵了,這樣的話你也記得?
類似的道理書院哪位學(xué)子不會講,誰不是一講便如滔滔江水,三天三夜說不完?
若是這樣的道理都有助于修行,那天底下不是人人都是修行奇才了?
方寸聽了他的話,也笑了,道:“誰說修行的關(guān)竅,不能藏在這些老生常談之中呢?”
不只是鶴真章,便是夢晴兒,雨青離等人,也皆有些詫異。
世間煉氣皆言,天資乃是天賜,人之先天之氣,生來便有不同,就是有些人,先天之氣渾厚,道心便也愈發(fā)的堅定,無論修行便是求法,皆可遠(yuǎn)超常人,便如當(dāng)年的仙師方尺,又如白廂書院時的孟知雪,但若是方寸說修行的關(guān)竅便藏在其中,則讓人有些無法理解了,難不成他是想說想,孟知雪遇到了瓶頸,便是因為她的道心不再像之前那般純粹了?
人人皆知這是假話。
當(dāng)年的南山盟五子,人人都有可能變了道心,淪落于眾。
但大家皆公認(rèn),孟知雪肯定會是變得最晚的那一個。
“非因先天之氣,所以道心堅定,而是道心堅定,所以先天之氣愈強!”
“非是改了念頭,才算變了道心,而是道心蒙塵,這才會換了念頭!”
方寸輕聲的向他們講述著:“心者無相,心本就是最不講道理的;三毒七害,難趨難避;吾等生于紅塵,而又想要跳出紅塵,一息之間,便可有千萬雜念;若謹(jǐn)守之,收之,則心不暢快,意之難至;若謹(jǐn)放之,縱之,則心野難馴,渾沌意亂,同樣誤了自己,不見高天!”
“所以,方二看來,吾等修行的關(guān)竅,便在這心意二字……”
“先天之氣,便是心之氣!”
“若可道心澄澈,念頭通達,那么……”
微微一頓,方寸才說了下去:“人人先天之氣,皆為三寸三三!”
“什么?”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縱是這些平日里極為信任方寸的同窗,也皆露出了驚駭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