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清軍入關,洪承疇親自寫信招降了土國寶。
土國寶后隨多鐸南征,十分賣力。
奪取蘇松四府后,多鐸先是授他布政銜管江南按察司事,隨著洪承疇出任江南招撫總督,于是土國寶也升為江寧巡撫。
所以別看土國寶現在穿著文臣官服,可實際卻是個相當狠辣的人,當初率兵入蘇松,到處搜捕抗清明臣,一日俘殺百人,半月方止,抓捕之后,凡能咀嚼者皆殺之。
“可找姑蘇城中大戶,讓他們潛出城向吳賊他們詐降,約為內應,誘他們入城,然后我們在城中暗伏精兵,甕中捉鱉,將賊殲滅。”
土國寶一聽,嗯,這計策好。
“黃賊現還在湖中,吳賊就在城外,我看可以先誘吳賊入城,正好各個擊破!”
土國寶雖是江寧巡撫,但卻跟蘇松常鎮提督吳勝兆關系不睦、素有嫌隙,吳勝兆是遼東人,原是明朝的衛指揮,后降清,隨多鐸南下,十分兇悍。不過吳勝兆向來跋扈,軍紀也差,兩人同駐蘇州,吳勝兆這個提督,卻很不給土國寶這個巡撫面子。
土國寶幾次向多鐸、洪承疇等告狀,可洪承疇卻十分維護吳勝兆,每次也只是給吳勝兆處點罰俸、訓斥之類無關痛癢的處罰,這一次讓土國寶非常不爽。
后來在外甥游擊楊國海的提醒下,他才醒悟過來,洪承疇維護吳勝兆不過是為了平衡兩人,不讓一家獨大。
搞明白這個道理后,土國寶并沒消停,反而更想弄走吳勝兆了。
現在倒是個機會,若是他帶著這么點人馬不僅守住蘇州,還大破賊軍,那就是大功一件,必然壓過吳勝兆。
······
蘇州城外。
吳之葵親兵引一男子來到他帳中。
“學生姑蘇舉人宋之問,見過吳總兵。”
吳之葵瞧著宋之問的那剃過發的腦袋,嘲諷道,“你是來替土國寶求降的么?”
宋之問長的瘦高,約摸四十出頭,留著稀疏的胡子,剛剃過發后,更顯得腦袋不協調,他尷尬笑笑,“自韃虜占據姑蘇后,先后頒過兩次剃發令,頭次還不嚴,大家抗議,也就罷了。可前不久又下嚴令剃發,說留頭不留發,殺了好些不肯剃發抗議的士民,百姓們無奈,只好剃發保頭。”
“你跟我說這些做什么?”吳志葵盯著他。
“其實學生剃發也實屬無奈,并非有意降虜也,今聽聞朝廷大軍前來收復,萬分高興,乃尋了個機會,悄悄潛出城來,便是要告之吳將軍,姑蘇城中仍有許多忠于大明的士紳百姓,早就盼著將軍們。”
“學生冒險前來,是要告之將軍,如今姑蘇城中十分空虛,偽提督吳勝兆偽總兵李成棟早率主力離去,現城中就千余騎人馬,偽巡撫國寶聽聞大軍前來,嚇的急征百姓青壯協防,學生因是舉人,被授了個協助守門的差事,就是西城的胥門,學生愿帶家中子弟奴仆一起為將軍內應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