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如鄭遵謙原只是個秀才,這次直接就拜總兵官了,劉光世也只是個游俠,也一樣直接拜總兵。
錢肅樂只做過刑部員外郎,孫嘉績做過兵部職方司郎中,熊汝霖原只是戶部給事中,現在都是直接僉都御史加兵部侍郎,各統一營。
至于世忠營的黃宗羲被授以監察御史、巡按浙江,林時對分巡寧紹臺道兼臺州兵備道等,大家其實也都能接受,畢竟這些人雖然原本品級低資歷低,可有從龍、起義之功,監國重用他們也是正常。
起碼監國也用了張國維、劉宗周、祁彪佳、陳盟、方逢年等這些大臣們了。
張國維也沒料到,他會被監國委以如此重任。
想拒絕,可監國都已經渡海北上了。
“請黃巡按為老夫尋條船來,老夫打算渡海去尋監國。”張國維決定。
“老大人為殿下欽選浙江總督,總督江上各路兵馬啊。”
“錢塘江上諸路兵馬,一直都是于公主持,現在于公也為殿下所拜浙江巡撫,提督軍備,仍由于公主持便好。”
張國維打定主意要去尋朱以海。
“老大人,其實就算見到殿下,殿下也肯定不會回來的。”黃宗羲道。
“就算如此,老夫也要陪在殿下身邊,身為監國,身邊豈能沒有閣臣?”
劉宗周一直皺著眉頭,很想批評監國魯莽,堂堂監國怎么能把朝廷都不管,跑去韃虜占據的地區呢,太荒唐了,這不跟明武宗一樣了?
可一想到這位監國短短時間內做的這些壯舉,正是這些看來有些魯莽的行事,才能這么快的挽救了崩勢,甚至振奮了許多人心。
劉宗周的心中復雜無比,有好多話積在xiong中卻又說不出口。
這些老頭子們都是極負名望的大臣,也都在國家崩潰糜爛時,打算自盡殉國守節的,是在聽到了魯王出來監國,要抗虜恢復大明時,才決定再繼續貢獻一份力。
他們死都不怕。
但又擔心這好不容易打開的局面,又被浪費了。
“我也去海寧。”劉宗周鐵青著臉道。
“劉公,你是殿下所拜左都御史,都察院可要由你統領。”
劉周宗沒好氣的瞪了眼這個姚江大孝子,“殿下還是大明監國呢!”
一句話讓黃宗羲沒法接了。
“我也去。”次輔祁彪佳道。
“你留下吧,宋公經驗少,主持閣務還得有人幫襯,你留下協助處置閣務,擬票。”劉宗周與祁彪佳都是紹興人,兩人也都被稱為經世大才,既是文壇領袖經學宗師,也都是追求經世致用的人,雖然仕途坎坷,但庶務能力很強。
“監國在哪,行在便在哪,朝廷也就在哪,我等大臣也當在哪!”祁彪佳直言道,“大明到了如今,全天下皆指望監國殿下也。若監國不測,這大明也就再沒希望了。”
他直言,“殿下既然北上海寧,那我這個次輔也要在海寧。”
這話一出,沒誰愿意回紹興了。
老頭子們都激動的表示,同去海寧。
全都喊著小黃你趕緊去弄船,我們片刻不耽誤,馬上就出發。
吊著個膀子的黃宗羲一臉無奈,“下官陪諸位老大人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