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搖搖頭,把自己腦子里那莫名的想法甩了出去。
她前不久才發現縣城是有福利院的,而且里面的孩子過得真的很苦。
因為都是剛從饑荒過來的,加上這時候大家都不富裕,更沒人需要做一些面子工程是的,國家的撥款很少,而且他們還不愿意給國家增加負擔,一個個的小孩子,都靠著糊火柴盒換口吃的。
小小上次匿名給他們送了一些糧食,應該能好過一些。
但是孩子不讀書,以后又有什么出息呢?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一輩子嗎?
她本來是想著領養幾個的,可是她未婚的身份就不能領養孩子,所以她只好暗中多幫助一些了。
這種情況小小估計不只是這里,而是全國的普遍情況。
這些孤兒,有的是戰士遺孤,還有很多,是在饑荒的時候失去了家人,年齡又小,完全沒辦法養活自己,被村里人送去的。
還有很多的孩子,村里人比較好的,完全是在村里吃百家飯長大。
還是那句話,她幫不了所有的人,所以只能幫助自己看到的人。尤其是孩子,三四歲的小孩都會懂事兒的糊火柴盒,你能想到那樣的場景嗎?
想想自己三四歲的時候在做什么呢?在父母的身邊撒嬌,甚至挑食,還要大人哄著吃飯。
……
轉眼的時間,馮勝男也已經七歲了,該上學了,可是村里沒有學校,村里的孩子都是到公社小學去上學。
光是走路,都要一個多小時,一天來回就是兩三個小時。
而且現在大家都不怎么重視教育,尤其是在知青下鄉以后,大家更是覺得讀書沒什么用,連城里的孩子讀書了,結果都是下鄉種地。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孩子們早早的下地干活掙工分呢。
加上村里的孩子要嘛比勝男大,要嘛比勝男小,誰讓她是災年出生的呢,那時候大家吃得都沒有,哪有力氣造人???
這就導致和勝男同齡的孩子基本沒有,要嘛她等兩年再去上學,要嘛小小每天接送。
小小也很是苦惱啊,讓她天天接送,她真的覺得自己做不到。但是要是讓孩子晚兩年上學,小小也覺得不太好。
畢竟孩子已經養了,就要好好養不是?
無奈,小小只好去找村長了。
“村長叔,我們村現在孩子這么多,上學太遠了,你覺得咱們村自己建個小學怎么樣?”
這個時候建學校還是很容易的,沒那么多的手續,只要村里申請,公社同意基本就成了。
村長想到村里那些八九歲的孩子,基本都沒上學,更不要說下面小的這些了,過一兩年也要上學了。
雖然大家現在都覺得讀書沒用,但是作為村長,他還是覺得孩子還是要念書的。起碼別的不說,要會寫自己名字,懂一些道理,會一些算術,這樣才能不會被人騙。
想到到公社確實有些遠,對于村里建小學,他是心動的。而且這樣一來,附近的其他幾個村子肯定也會送孩子來上學,到時候也算是拉近彼此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