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我會給你們村盡量分配條件好一點兒的過去的。這樣就算是他們干活兒不行,那也可以自己花錢買糧,不會增加村里的負擔。”
余大軍有些高興的道:“那就謝謝主任了。”
畢竟知青下鄉,大家討厭的就是他們干活兒不行,拉村里生產的后腿,最后還要給他們分糧食,別讓他們餓死了。
余大軍還不知道,自己這個村子,即將迎來一群臥龍鳳雛。
畢竟家里條件好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有底氣唄。
同樣的,也意味著他們不會服從管理,因為不差工分這點兒錢。
而他們不努力干活兒,精力充沛,自然就要搞事兒啦。
而且家里條件好,也意味著他們不缺人脈,這也是原劇情里這些知青為什么能鬧出那么大的事情的原因。
因為他們的報道,還有寫信跟家里抱怨,不知情的人是真的認為余家村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孩子們受委屈了。
一個個的家長,自然是要跟著出力的。還有一些不明真相的正義之士,紛紛出手。
加上村里本來就是寡婦比較多,古往今來,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不要說寡婦村了,大家對于寡婦是有一些偏見的。
所以,對于知青們的指控,大家本來就信了七八分了。
加上村里的年輕人還站出來幫知青說話,大家的最后一點兒懷疑都沒有了。
這樣的村子,村里的刁民,都應該被批判。
所以幾乎所有的報紙都都在討伐批評余家村,知道真相的公社干部,已經被連累得革職查辦了,完全沒辦法幫他們說話。
村里的人大部分一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公社了,去過鎮上和縣城的都少得可憐。
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事情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
這個村里的年輕人們當時只想著討心上人的歡心,完全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就算是后來知道錯了,后悔了,可是這時候他們無論再說什么,已經沒人相信了,大家認定了他們之前說的話才是事實。
后來,改革開放以后,村里也不是沒有年輕人出去闖蕩,但是當大家知道他們是紅旗公社余家村的人,都會排擠他們。
就是同樣是紅旗公社的人,也一樣會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
后來一個個的,要嘛隱姓埋名,要嘛混不下去回來種地了。甚至連媳婦兒也不好找。
畢竟村里的名聲壞透了,哪個姑娘愿意嫁進來?
因為作證的事情,這些年輕人愛慕知青的事情,大家自然也知道。所以,更沒人嫁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