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葉奶奶拿出了賬本,開始給家里的人計算錢都是怎么花的,大家才算是心服口服。
饑荒的時候,為了養大家里的孩子,葉爺爺沒少找關系買高價糧,還在外面借了不少錢。
還有就是家里的孩子上學,小時候還好,后來一個個的上初中,上高中,都是錢。
這就算了,孩子們都長大了,吃的自然也多,還都上學,掙不了工分,要不是葉爺爺每個月多多少少的有補貼,小小他們,還真的沒辦法都去上學。
可以說,還能有接近二百的積蓄,已經是家里人都還算勤快,還有葉奶奶持家有道了。
想到這里,村長媳婦尷尬的道:“哎,是我說錯話了,不過也只有你家里,才能這么大的氣魄,把孩子們都送去上學了?!?/p>
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都是上幾年小學,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會算賬就可以了。
就連他們家的孩子,也都是小學畢業或者上個初中就好了。
葉奶奶不在意的道:“哎,這沒什么,我知道你就是好奇而已。其實我這氣色變好了,也沒什么不能說的。
這不是分家的了,操心的事情就變得少了。加上小小孝順,把我們老兩口照顧得很好。
這人心里舒暢了,人自然也看起來年輕了。
”
葉大娘:“不說你,就是你家的那口子,看起來都變得年輕了,白頭發都變少了。你這心情不是一般的舒暢啊。”
看得她都想分家算了,也不想操心家里的事情了。
關鍵吃力還不討好,一個個的,總是擔心自己偏心誰。
村長媳婦兒:“你們說,我們家是不是也分家算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想到自己家里最近發生的事情,村長媳婦兒臉上的笑容徹底沒了。
而他們家事情,其實大家最近也知道,村長家還沒結婚的小兒子看上了村里的知青。
老實說,他們村是大村子,雖然村里的知青不少,但是也不和村里人一起下地,也不一起住,村長在村尾那邊單獨安排了地方,和村里人互不打擾。
關鍵是張小軍看上就看上吧,人家那知青不過是想要通過他拿到村里的工農兵大學的名額。
甚至和張小軍直說了,要是沒有名額,就不結婚。
同時,他們家的孫女張鳳嬌,最近也看上了一個男知青,兩人還談上了,也想要名額。
不說這名額是村里的,根本不是村長一個人說了就能算的,就算是可以,村子也不會給兩個知青不是?
所以這兩人,最近在家里,那是鬧得不可開交??梢哉f,村長家也算是讓大家最近看足了笑話。
葉奶奶只好勸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啊,看開些,過好自己的日子更重要,反正他們難道還敢不孝順你不成?”
葉奶奶自從分家了,她是想得越來越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