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樣的情況,笑笑就過去了,千萬別把大家的話放在心上,不然,就是自己找氣受了。
尤其是很多的人,他們自己說了什么,可能過了就忘了。甚至還會好奇,你在氣什么。
就算你說出來了,這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人家都忘了,你在翻舊賬,這就是你的錯了。
而且很多人就是話趕話到那里了,你要說人家針對你,真的有什么壞心思,那還真不一定。
對于大家的熱情,小小已經不是第一次體會了。以前她是完全把自己和人隔離,但是其實融入環境,感覺還不錯。
小小笑著和大家打了招呼,這才在大家或羨慕、或嫉妒的眼神中,推著自行車回家了。
看著小小離開的背影,大家繼續聊著天,不過話題人物變成了小小。
其實自從葉曉到青山村以后,關于她的話題從來沒少過。
而葉曉本身也不是什么低調的人,又是建房子,又是買自行車,關鍵還大方。
要不是葉曉一直性子不好,大家有些猶豫,而小小來了以后,更是和大家處理關系的同時,也讓大家知道她是不會留在鄉下的,打消了很多人的念頭。
“這葉知青家里對她可真好啊。”一個年輕的小媳婦兒感嘆道。
對于他們來說,最羨慕的,其實是娘家人對于葉曉的關愛。很多女孩子在娘家,都是早晚要嫁出去的賠錢貨。
而且自古以來,講究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人了,在婆家她們是外人,在娘家,成了客人。
果然,聽到小媳婦兒的感嘆,一個大娘跟著道:“是啊,不過一個姑娘家,真不知道她家里人怎么想的。”
“說不定是補償呢?真要疼她,怎么會讓她一個女孩子下鄉?”
這是嫉妒的人,她們情愿相信這是補償,也不想相信這是人家的家里人真的這么好。
對于這樣的揣測,支持的人是不少的。旁邊好幾個嬸子跟著點頭附和。
“是啊,看看這些知青,還老實說我們重男輕女,他們家里不也一樣?不然的話,怎么女知青下鄉的比男知青多這么多?”
“哎,你這個說還真有可能。”
“你們說得也是,這女兒早晚都是要嫁出去的,成為別人家的人,怎么可能對她那么好。”
……
眾人絮絮叨叨,說著自己心里的猜測,發泄著心里的情緒。說完看時間不早了,這才各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