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批大宋的官員,趙芫在未來某天肯定要全面換血,只是國戰未休,暫時留著穩定國家管理層而已。
當務之急,依然在抗金一事上面。
突圍潰逃的女真騎兵們,在路途中驚喜地遭遇了四太子完顏兀術,不由紛紛喜極而泣,幸好四太子還活著,否則他們這群人都得死啊。
只不過四太子的情況似乎不太妙,由于兩片屁股中箭后沒有
搗毀勒石三戒
新帝登基,大敗金軍,儼然是件振奮人心的好事。但對某些官員來說,就不那么開心了。
“聽說,武德帝姬登基當日,向天下起誓,絕不議和。”應天府的府衙當中,留守張顯與下屬的同僚們喝茶商議著此事,在場眾人神情多少帶著嚴肅。
推官朱彥聞著茶盞口飄出的熱氣,心里贊了聲不愧是今年春新摘的正宗六安麻埠鎮瓜片,“這倒是麻煩了,金人來勢洶洶,不說能不能打得過,便是能打,又要打多久呢?”
“可不是嗎,新帝登基就要大肆興兵好戰,非國家之福啊。”張顯嘆息一聲,滿臉愁容,當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北地淪陷,日后打仗要用錢,還不是從我們南地各州縣身上吸血。若能勸官家以和為貴,割地求和,便頂多年年繳納些歲幣給金人罷了,哪里不好呢。”
“二圣雖北狩,但教主道君皇帝的夫人婕妤還在這里,照著輩分,都是新帝的長輩,不如請諸位太妃們回東京城勸誡新帝,想必在孝道之下,新帝必須顧慮一二。”副留守提出了建議,其余官員聞言紛紛頷首稱贊這個辦法不錯,“到時候,我們再聯合江淮諸州一同上書請求議和,想必,官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吧。”除非官家想當光桿司令。
在他們看來,武德帝姬尚且年幼,只不過會打仗而已,對官場上的規則不一定懂多少,只要稍加手段,就能拿捏住她。
這部分官員的小心思小動作暫時還影響不到趙芫,在興仁府大戰中打跑了完顏兀術部后,重啟朝廷一事就提上了日程。
六月初九,官家的儀駕返回首都東京城,百姓人一路相送到城外三十里處才停止。
留守東京城的張叔夜也沒想到,走時是武德帝姬,回來時便是新帝了。帶眾人在城外迎接官家儀仗時,望著率領文官武將下馬的少女,他心境起伏幾番,終是嘆息俯首拜謁。
回來后的第一要事,自然是處理朝廷官員空缺的問題,按照常理來說,應當從各州縣調人進中樞,但如此一來,很可能將那些立場不明的人也調進了中央來,到時候還會給她添堵。
于是在張叔夜等人目瞪口呆當中,新官家力排眾議,在東京城舉辦一場臨時小考,事急從權,只準許國子監以及周邊幾個抗擊過金軍的州府學生前來參加。新任趙官家親自出題,親自監考,親自閱卷,從中挑選年輕士子入朝為官。
這顯然不符合法理,張叔夜連著剛剛趕回東京城的李綱輪番上書,希望官家能收回成命,任命中央要員絕不能如此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