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揚他們這一行人來說,既然他們能夠在這里相遇,那就說明他們是通過了組織考驗的人。
大家來這里都是為了替祖國和人民做貢獻。
共同的理想,再加上這難得的緣分,所以大家相處起來都十分的輕松愉快。
當然,張揚他們在聊天時也都很默契地沒有去聊個人身份問題,因為大家心里都清楚,現如今彼此用的都應該是化名。
第二天,早上八點。
張揚他們準時在宿舍樓下的空地前集合了起來。
為了便于后續的管理,在黎高的建議以及張揚等人的一致推薦下,江飛龍同志成為了他們這群人的隊長,在后續的日子中,他負責協助黎高管理張揚他們。
吃完早飯后,張揚他們被黎高帶進了一個由圍墻圍起來的區域。
經過警衛的仔細檢查后,張揚他們一行人才被放了進去。
在黎高的繼續帶領下,張揚他們被帶進了一間廠房之中。
廠房內赫然著呈放一架巨大的飛機殘骸。
但除了金屬的主體機身外,大部分模塊都已經被人拆卸了下來。
機翼、尾翼、發動機……
各種從這架飛機上拆下來的零部件擺滿了一地。
黎高對張揚他們這一行人進行了分組,張揚被分進了機身結構組,江飛龍被分進了動力系統組,此外還有電子系統、輔助系統等小組。
正所謂時間就是生命。
分完組后,張揚他們這一行人在301所原本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
機身結構組的組長名叫秦正邦,是一位六十多歲的精壯老者,他年輕時曾出國留學,在新龍國成立后,他放棄了國外原本的優渥生活,毅然決然地回來建設我們一窮二白的新龍國。
對于這樣的人,張揚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秦正邦性格和善,他并沒有因為張揚格外年輕就產生輕視的想法。
他指著自己手工繪制的機身結構圖,將目前遇到的困難講給了張揚。
“小張你看,這架飛機的大致結構我們已經搞清楚了,我現在疑惑的不是機身結構,而是這些金屬機身是怎么連接成這樣一個整體的。
要知道飛機可不像汽車是低速運動,飛機的運動速度那么快,在高速飛行下,飛機的機體要保持穩固,這其中的連接方式才是我們最需要搞清楚的技術問題!”
說罷,秦正邦又指了指機身上的幾處特殊螺栓朝張揚開口道:“小張你看,就這幾種螺栓,我們以前在老大哥和小鬼子的飛機上都沒有見過。
所以我們猜測,這應該是大漂亮新研發的特殊機身固定方式。
要想搞明白這種連接方式,就必須得完好無損地將它們拆開才行,可我們之前拆了幾個,都失敗了。
所以不得已之下,我們只能是請求其他單位的同志前來支援了。
小張,你先仔細研究一下這些螺栓,等你有了拆卸思路,我們組再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