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留青史可是讀書人最高的追求。
謝文彥早就在暗中做好了開戰的準備,所以命令下去后,楚國的糧草和軍隊行動速度非常快。
在其余國家還在猶豫時,楚國出其不意從另一邊攻打黎國。
諸國見此,當然不能再落后。
陳國和吳國緊隨跟上,黎國一下子被諸國包圍,1v4的局面哪里抗得住?
不出意外。
拼命抵抗了半年時間,四國軍隊就一起打到了黎國皇都,黎國皇帝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率先攻進皇宮的陳國將領斬殺。
這次圍攻瓜分黎國。
陳國不負驍勇善戰的威名,雖然出兵晚,但攻打下的城池是最多的,也是最先進入黎國皇宮,收獲絕對是諸國最大。
吳國和南國也差不遠,同樣收獲頗豐。
只有楚國攻打下的城池數量,以及搶奪到的金銀珠寶最少。
因為在謝文彥的要求下,楚國軍隊從來都不會用蠻力強攻,打下城池后,也不會在城中燒殺搶掠,反而會花時間和物資,進行安撫百姓。
如此,楚國軍隊攻打速度自然落后。
但有得有失。
雖然楚國得到的城池數量有限,可楚國卻獲得了民心,黎國因戰亂驚慌的百姓,大量都逃到了楚國軍隊占領的城池。
面對這些難民,楚國不僅全部都接收了下來,還從后方調動了不少物資和金銀過去幫忙安頓。
如此舉動,讓被占領城池的原黎國百姓迅速歸心。
讓陳國、南國、吳國很是嗤之以鼻。
“雖說如此楚國確實得了好名聲,可在諸國現在的形勢下,為了一群賤民耗費如此多金銀物資,實在不值得。”
“有這么多金銀和物資,還不如投進軍隊,只要軍隊守得住城池,里面的百姓遲早歸心……楚國新皇到底年輕,心性終究稚嫩了些。”
諸國皇帝同時感嘆。
其實他們說得也沒錯,黎國已經被滅,諸國混戰隨時都可能打響。
如今糧草物資乃重中之重,實在不能輕易浪費在其它地方。
只是。
他們并不知道的是,楚國的高產糧種,可不僅僅只是表面的紅薯土豆,穿越堂兄謝文齊的空間中,還有更多沒拿出來的糧種。
早在決定搶皇位時,謝文彥就一直在準備糧草了。
如果不是有充足的把握,他怎么會這么快就挑起諸國戰爭?
不管其余幾國怎么看,謝文彥都面不改色按照自己的計劃走,派遣官員好好安頓民間百姓,并做好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