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壞都是自己過出來的,既然伯府如此無情,那我們也不必再給臉。讓人收拾東西,搬去我在外面的宅子住,我的親事我自己操辦。”
“左右我已經過繼出去,不從伯府出嫁,不拜伯府高堂,才是正經規矩。”
喬玉景吩咐道。
反正他是不怕丟人的,不從伯府出嫁,那他和伯府最后一絲情面也就沒了,日后伯府出事求上門,他也就更能光明正大拒絕。
不過。
知琴知書很擔憂,“可是姑爺那邊會不會有意見?”
沒有娘家撐腰的姑娘哥兒,是會受婆家輕視的。
“無礙,我與他之間的情分,與伯府公子這個身份無關。”
喬玉景搖頭笑。
知琴知書不知內情,見此嘆口氣,也只能聽話辦事,壓下心中隱憂。
只希望漫天神佛觀音菩薩保佑,謝郎君是個有良心的,莫要辜負了公子一腔情誼吧,否則公子將來若被辜負,揮劍斬情絲時,得多傷心啊。
……
決定好就辦事。
喬玉景很快就收拾好東西,在永昌伯府眾人震驚的目光中,大張旗鼓搬了出去。
同時還在外面散播流言。
表示他已經被過繼出去,才搬出伯府的,而不是他不孝順離家出走,此流言還有喬氏族長親自出面作證。
因此,喬玉景搬出伯府的事情,在外界并未鬧出太大的風波。
但還是有不少官員夫人和夫郎們,在家猜測感嘆。
“永昌伯府好好的就把一個哥兒過繼了出去,府中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但無論如何,將這位三公子趕走,伯府將來恐怕會后悔。”
伺候嬤嬤不解,“夫人何出此言?那伯府三公子雖說才情和性子都不錯,但如今被定親給了一個窮書生,日后光景也就那樣。”
“倒是伯府的二公子,即將成為太子側妃,伯府前程好著呢,怎會因為三公子后悔……”
官員夫人搖頭輕笑,“這可不一定,自古皇位之爭危險重重,伯府上了太子的船,日后到底如何,還難以斷定。”
“但伯府那位三公子,卻是個聰慧內秀的,我曾在宴會上與他有過些許交談,那哥兒不僅才學好,更是個為人通透的,那般心性不管去到哪里,都能把日子過好。”
“還有他定親的那位謝秀才,也是個能耐人,一屆貧寒學子,動搖了那么多權貴的利益,至今還能好好活著,可見手段不俗,怕是已經找到了大靠山,前途有了保障,只等下次科考青云直上!”
“夫夫兩個都是有手段有能力的,伯府卻將人趕出了門……嬤嬤且看著吧,日后永昌伯府的笑話,恐怕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