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信后涼秋去了趟京師,把田妃一干亂臣賊子洗劫一空,順便給田妃下了絕育藥和□□,保證她在劇情開始之前毒發身亡,這樣別人只會以為她死于后宮傾軋。另外她把蝗蟲防治和旱澇保收方法趁無人之際放在崇禎書案上,希望他采納以應對接連不斷的天災,安撫民心。
接著她奔走于各個受災嚴重的地區挑選資質上乘的孤兒并帶回朝陽山,集齊二十人后,她斬斷上山的繩索,帶著大批補給封山,潛心教導這二十個孤兒。
五年的時間轉眼即逝,當初被涼秋帶上山的那批孤兒如今個個皆是出色的細作,情報收集的好手。他們或經商,或從政,或入伍,紛紛潛入敵方或我方勢力,藏身于普通大眾。他們感恩于涼秋的栽培,對涼秋忠心不二以獨特的方式為涼秋傳遞最新消息。
那群老乞丐經過整編目前初步達到涼秋的要求,遍布于大大小小的城鎮,形成低級的情報網。這些年涼秋支付給他們的銀錢一部分來自大清后宮以及貪官們的庫房,另一部分來自敵軍的糧草。
從涼秋來到保定開始,她花錢從老乞丐手里買來的消息,其中就包括后金、闖賊兵力的動向。哪里有戰爭,涼秋很快就能接到消息,然后仗著武功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敵方后勤部將其糧草全部收入靈魂扣并且放火燒營。當然燒營只是針對清兵,他們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涼秋對待他們從不手軟,如秋風掃落葉般冷酷無情。在闖賊的兵營里涼秋頂多收糧,很少sharen。畢竟這些跟隨闖王造反的人大多是明朝百姓,他們不過是被逼的沒有活路后的奮起反抗,要是朝廷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誰還愿意把腦袋掛著腰帶上跟著造反呢?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軍沒有糧草還打什么仗?于是在涼秋收了敵方的糧草后,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前一天敵軍還氣勢洶洶的向明軍叫囂辱罵,一夜之間糧草在他們眼皮底下消失后個個裝聾作啞,如同喪家之犬灰在明軍緊張對峙時灰溜溜的退出戰場。然后明兵站在城墻上看著一夜之間撤空的敵方營地目瞪口呆,一場戰事就這么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另一方面糧草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且沒有引起任何守兵的注意,如此邪門的事情又會讓普通士兵滋生恐慌情緒,特別是在封建時代,人們對鬼神之事諱莫如深。敵軍士兵們把這個看做是老天對他們的警告,不愿意再聽上級指揮攻打明軍。領軍將領把這種事匯報給朝廷,得到的只有指責和懲罰。
但是沒有補給,戰事就不能進行下去。如果朝廷重新送來糧草,又很快就會在眾人眼皮底下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那個軍閥可以這樣無節制的向前線運輸糧草,每次征集糧草都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一次兩次發生糧草丟失事件可以看做神罰,但每次都這樣,很明顯就是人為的。他們派人調查事情真相,但都無功而返。
與此同時作為國內的反動勢力,明軍奮力打壓的對象,闖賊們糧草消失后軍心渙散,只能被動承受明軍的追殺。沒有得力的軍師又沒有牢固可靠的根據地,流寇一樣的闖賊在明軍的鎮壓下向四處潰散,有勇無謀的李自成大勢已去,無力挽救,最終在某個犄角旮旯的小縣城和一群難民搶奪食物時被打死。他至死都不知道那些千辛萬苦籌備好的糧草是怎么消失的。
而遭遇燒營的清兵情況更加可憐,不僅丟了糧草,受到上級的責罰,而且很多士兵在沉睡中就被燒死或者被踩踏身亡,損失慘重。在事情真相沒有弄清楚之前由于糧草問題清兵不得不退出遼東境界,駐守在兩國邊境蠢蠢欲動。
后來多爾袞身邊的謀士范文程提出以戰養戰,再次入侵,每攻克一座城池便展開屠城,所到之地恍若煉獄,鬼哭神嚎。涼秋收到消息的時候怒火沖天,直接殺到盛京皇宮,殺了皇太極并且放出話要是再敢入侵中原,誰下的命令就殺誰!這是涼秋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以絕對強悍的恐怖勢力震懾了清廷的主戰派。
當此消息傳到北京城,坐在龍椅上的崇禎龍心大悅,非常失態的伏案喜極而泣,直呼大明復興有望。他下令百官查清出現在盛京的神秘人是誰,同時發榜告知天下人他要為神秘人加官進爵,奉為上賓。天下嘩然,眾說紛紜,但張出的皇榜一直都沒有人揭榜。神秘人也沒有再出現過。
涼秋在這場搶糧運動中收獲巨大,不僅收獲了幾十噸糧草軍需以及火炮炸藥,又不費吹灰之力擊退了敵軍,為朝廷平息了外患,贏得了修生養息的機會。但是沒有腹背受敵的情況明室江山仍然岌岌可危。接連不斷的天災讓靠天吃飯的老百姓掙扎在生死邊緣,餓孵如蟻,流民百萬。如果朝廷還是不能解決他們基本的溫飽問題的話,餓昏了頭的難民再次揭竿而起是早晚的事。
不過做到這一步,涼秋覺得自己答應昭仁的事情已經辦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只等田妃死掉的消息。至于明朝未來的走向,是和歷史一樣亡國,還是奇跡般的復興,涼秋就不會再插手了。她閑坐于朝陽山,每日飛鴿傳書了解天下大勢。當她聽到李信高中狀元,成為天子近臣,備受崇禎器重時心里沒有泛起一絲漣漪,唯一的想法是也許中原百姓們的苦難史馬上就要結束了。
崇禎十五年田妃病逝,同年長平和周后被迎接回宮,吳三桂和陳圓圓在山海關成婚次年長平賜婚于周世顯,李信衣錦還鄉再次登上朝陽山時山上空無一人,沒有半點人煙三年后清廷主動出使使者與大明議和,四海之內百姓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