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者,本織席販履之輩,欺世盜名之徒,屢屢敗于我軍,不過一介喪家之犬,不足為慮。”
“孫權者,籍父之名、籍兄之業,區區小兒,如豚犬耳!與劉琮之輩何異?不足道哉!”
“所忌者,為周郎一人耳。”
“今聞周郎出走江東、被逼返鄉,吾無憂矣!”
“不日盡起水陸大軍,孫劉之輩且沐浴凈首,引頸待戮!”
“如有降者,持此檄文免罪,咸使知聞。”
諸葛亮以十分尷尬的語氣,越念聲音越小,硬著頭皮把檄文讀完。
很顯然,這正是賈詡的計策。
不過曹操并未單純捧周瑜,未免太過刻意。
而是選擇以檄文的方式散播,并且在孫劉會盟的當日,掐著點放出來。
一方面,貶低孫劉,奉承周瑜。
另一方面,在孫劉會盟當日,散播這種檄文,無疑能打擊軍心士氣。
可謂一舉多得,曹操深諳兵法。
“該死的曹賊!”張飛一聲怒罵打破寂靜,“我非把他的腦袋擰下來不可!”
可惜,在場之人并未附和,氣氛依舊不高。
在長坂坡都被攆成狗了,耍嘴皮子也沒意義
“吳侯,據在下所知。”劉備反倒非常冷靜,順勢道:“曹賊為招攬周郎,許諾荊州刺史、以及水軍大都督之職。”
“此話本不該我講,但大敵當前,應以大局為重。”劉備拱手道:“還望吳侯三思,不如把大都督請回來。”
孫權臉色僵硬,已經有些失態,心中更是瘋狂罵娘。
奈何劉備是盟友,也不好當面發怒。
“周郎投曹,萬事皆休!”劉琦出言幫腔,“我方還好說,貴方恐怕會不戰自潰”
孫權心中一緊,背后瞬間驚出一層冷汗。
在場之中,沒人比孫權更了解周瑜,清楚后者的能力與影響。
若說這世上誰最怕周瑜投曹,無疑就是孫權本人。
本以為周瑜受名聲所累,肯定不會去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