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畢竟,吳桐那些成就都是數學上的卓絕,雖然大家都明白,如吳桐那樣的頂尖數學學者,如果轉入應用領域,有極大可能。或者說必定能帶來大的進步驚喜,但是聽明白褚恒元后面話里代表的內容,一眾人饒是大多都到了波瀾不驚的地位依然為那所代表的內容而震驚失色。
“超導材料有突破了?具體是什么突破,目前能做到什么樣的臨界表現?”與會人員中,有執著于技術進步的耿直科研人員,著急的直接詢問出聲!
褚恒元把詢問的目光看向吳桐,這樣的專業問題,需要吳總親自給予回應。
褚恒元褚部把臺子給她搭建起來,吳桐自然不會拖后腿,當即沉聲給出明確回應:“常溫常壓,202k,已形成可實用導線。”這是給予初次超導材料研發基礎上,她們后期有更進一步的成果。
這幾個數據一出,在做聚變人,都明白這些代表什么。聚變反應,當溫度足夠高時,電子會飛離原子核,這就是等離子體。如果加上磁場,所有帶電粒子都會圍繞磁力線運動——有了磁場,粒子就被約束住了,磁場越強,約束力就越強。
突破性的超導材料,也就代表著,他們可以突破目前的瓶頸限制,擁有更大可控磁場的基礎。
這樣的材料數據,是生生拉開世界水平不知多少條街,能被拿出來在這里說出來,必定是經過驗證,切實存在的數據。
轉念間,與會人員都不由得萬分動容,無外乎,上面下了那么大的本錢,支持這位年輕過分,對他們來說,都能稱之為娃娃的年輕學者,立項這樣諾大的項目,這一份超導材料的進步,就生生甩開了他們很多聚變團隊,不知多少年的積累和努力!
吳桐天才之名,果然不凡!
頂尖數學學者轉入應用領域的突破,真得是讓人佩服!有這樣的成果打底,沒人再追究吳桐的年齡!
數十年的埋頭苦研,不如靈光一現,做科研的,誰不明白才能的重要性。經驗只不過是無法突破的熟練積累,真正能突破,誰不想突破進步!
“下面,我將本次會議主導交由吳總發言,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聚攏大家為本次聚變項目,金烏工程,定下章程!”成功將吳桐引出,褚恒元就消減了自己的存在感,直接在吳桐手邊落座,將會議的重心轉交到吳桐身上,而他,則是做上面支持的代表,為吳桐保駕護航,坐鎮會議。
隨著褚恒元的話音落下,與會人員不由把目光,轉而緊緊盯在吳桐身上,他們雖然是受上面的調遣前來參與項目,但是如果吳桐不能拿出真本事,讓他們心服口服,想讓他們燃燒自己,給吳桐做嫁衣,鑄就吳桐的名聲,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若是吳桐沒有真正在聚變領域的真本事,就不要怪他們掀桌子抗議。
相反,若是吳桐拿出來了真本事,讓他們心服口服,他們心甘情愿給吳桐打下手,廢寢忘食、堵上他們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
他們聚變人,就是這么較真!
這其中,唯有陸驍目光是帶著真正的期待和先知先覺的笑意,吳總親自下手的項目,他很看好,也做好了見證奇跡的準備!
肯定
重大場合,吳桐自然不會讓自己掉鏈子,調整了下話筒,吳桐當即沉聲開口:“可控核聚變領域,大家都是我的前輩,可控核聚變的優勢,我只在這里簡單為大家闡述,拋磚引玉。”這是她對在做聚變人,孜孜不倦努力,為了國內聚變事業進步的尊重。
對于業界先行者,吳桐歷來,都是報以尊重敬重的態度,她的進步和研發,很多不乏都是建立在先輩們奠定的基礎上。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c2告訴我們,哪怕只有一點點質量,只要引發原子核級別的反應,瞬間就能釋放出巨大能量。因為盡管質量只有一克,但乘以光速的平方,能量就非常巨大。這就是太陽可以穩定燃燒幾十億年的原理,也是浩瀚宇宙中大部分恒星發光發熱的原因。
核聚變則具有固有安全性,即永遠都是安全的。
根據核聚變的原理,首先是要把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加熱到上億度,這要保持住非常難,但要停下來很容易。而它的產物只有氦氣和中子——氦氣本來就是干凈的,而中子我們用水就可以將其吸收,其能量會讓水變成蒸氣,用來發電。
所以,核聚變設施不釋放二氧化碳,也沒有長壽命放射性元素,是甚至可以建在城市中心,清潔且高性價比的優勢能源。
作為聚變人,大家種太陽,最重要的另一個因素,肯定是核聚變的另一個優勢是資源無限。
一升海水可以提取003克氘,釋放的能量高于340升汽油燃燒產生的能量,全世界海水里有40萬噸氘——可供人類使用100億年,比太陽和地球的壽命都長。
而且,核聚變電站對資源的消耗非常低,功率密度又很高。一個聚變電站一年只需要用150公斤的重水和150公斤的鋰,而一個100萬千瓦的煤電站一年要燒200萬噸煤,一個裂變電站一年需要30噸鈾。
清潔廉價無污染,充沛源源不斷的能源,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夙愿,對于氫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人類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征程,在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方案中,磁約束被認為是最適合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
可控核聚變技術不僅是人類先進技術的搖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能真正體現人類命運休戚相關。也是我們,必須去突破的技術難關!”
“目前國內,大家的研究,主要以磁約束慣性約束,托卡馬克為主,本次金烏工程,不準備走常規路線,當然,仿星器裝置,各位前輩應該也不陌生!”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