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又無法責怪吳總的。吳總也是在為國家考慮,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版塊,吳總愿意,且有興趣去研究,也有能力去研究,他們其實應該慶幸的,他們有且有有大能,愿意去研究。
只是,吳總畢竟才剛剛一十九歲,他們也擔心,吳總陷入可控核聚變的深坑里,埋沒了其他才能!
這是個讓人糾結的問題!
相比較被吳桐丟下問題,忐忑糾結的褚恒元,告別褚恒元,回了家的吳桐,就要幸福很多,盼了多少個時日,孩子總算回來了一個,吳桐自然是,享受在家里人濃濃的關愛包圍中,只管享受家人的無限疼愛,彩衣娛親。
緊繃神經完成項目之后,陪伴家人,就是吳桐最好的放松。她是在家里,足足歇上三天,什么也沒做,只管休息和家里人親近,可謂自在快活。
但是,與吳桐形成鮮明對比的,則就是被吳桐丟下問題的上面,一場場會議,在悄然間舉行著。可控核聚變,他們要不要搞,這個毋庸置疑,不想被世界前進的腳步甩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這項研究,是肯定要搞的。
要不要讓吳桐介入,就吳桐之前,無論插手哪個版塊,只要她愿意,從航空航天,到陸基導彈,再到海艦航母,盡皆是激動人心,震撼人心的成果戰績,其實,吳桐愿意去碰觸這個板塊,刨除所有的顧慮,這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太陽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來源。
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生物化學能等等。狹義的太陽能則限于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而太陽的能量則是來源于聚變,四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這是最高效的核聚變,有千分之七的質量損失。聚變產生的能量是化學物質燃燒能量的數千萬倍。1kg的氫原子聚變成為0993kg的氦原子,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4千噸石油和6千噸煤!
從技術的視角出發,縱觀歷史,數次工業革命的經驗,解放一切生產力與生產要素的關鍵,歸根結底都是能源。
誰能能夠掌握聚變的能量,便意味著,誰掌握了太陽,同樣也掌握了未來!
掌握太陽,掌握未來,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誘惑。
“可控核聚變工程由來已久,但至今沒有什么明顯的進展,事實上,我們已經在iter工程中投入了太多成本,也在擔當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咱們很清楚這項技術的價值,也愿意在上面投入更多。
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吳總有多少把握?而這又是否值得我們讓吳總涉足這個深不見底的領域?”
煙霧繚繞的會議室內,這句仿若振奮人心的話,成為了他們會議的研究主旨。
可控核聚變,他們可定是要搞的,但是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便是,吳總想要搞可控核聚變,他們能不能下定決心,讓吳總去搞?
之前未曾聽說過,吳總有想搞這方面的消息,現在吳總提了出來,她有多大的把握,去搞可控核聚變?
是一時性起,還是真得有了具體章程?
能源
吳總之前的戰績成果,讓他們對吳總充滿信心。
但是,這個版塊,非同其他!若是在這個版塊折戟沉沙,他們會不會失去吳總這樣的耀世人才?可能損失吳總才能的風險,他們難以承擔!吳桐的能力,是他們絕對無法犧牲的!
“可控核聚變啊,以人類之能,掌控太陽!”
利用核能,一直是目前科研在追求的技術領域!它比裂變發電更加清潔,而且消耗的原料來源也更為廣闊。
據測算,一升海水中所含氚的質量便達到了003g,所以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有45萬億噸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于300升汽油燃燒后釋放出的能量。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約為蘊藏的可進行核裂變元素所能釋出的全部核裂變能的1000萬倍,可以說是取之不竭的能源。
地球上蘊藏的氘資源極為豐富,僅在海水中就超過45萬億噸氘,可以說取之不盡。
至于氚,雖然自然界中不存在,但靠中子同鋰作用可以產生,也能通過“氚滯留”的方法得以解決。
而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鋰。
可控核聚變產生的能源,優點是既干凈又安全。因為它不會產生污染環境的放射性物質,所以是干凈的。同時受控核聚變反應可在稀薄的氣體中持續地穩定進行,所以是安全的。
如果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現代工業所面臨的一切關于能源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