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吳總,我這就開始!”張謙干脆利落的應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正式入職后,正趕上新設備到實驗室。為了能夠更好的輔助團隊,他從新儀器開始,去逐步詳細了解實驗儀器的性能,構造。
實驗室的精密儀器,每一臺多是造價不菲,肯定是不能給他拆著玩的。他是盡可能的從儀器的說明書上,以及網絡上,甚至溝通商家去慢慢拼湊摸索各種儀器。不說對這些儀器爛熟于心,也要盡可能的去熟悉。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正好用得上。
經過張博的努力,吳桐的精準參數要求做指引,半天的時間,儀器調整到位,隨著吳桐一聲實驗開始,實驗團隊開始運作起來。本次實驗,由吳桐為主導,成華南為副手,陶然、阮成旭幾位核心人員輔助,張博做儀器操作支持,其他人員暫退一步,留作備用支援。
“開始,陶然、旭哥,準備聚丙烯晴”
實驗正式開始,幾位實驗人員按著吳桐的指令,一步一步制備出前體原絲。原絲開始進行預氧化處理,這一步,是將原絲的線型分子鏈轉化為耐熱的梯形結構,同時,也是為后面的碳化流程,起到固氧固碳的作用。
“溫度均勻保持在242攝氏度!”吳桐緊盯著實驗,做著精準數據調整。
這個溫度,是此材料最佳預氧化溫度,在242c時,張謙按著她的要求,克服困難搭建的預氧化處理爐內,含氧量急劇上升,在其中化學反應生成。
八十分鐘后,一系列的環化、氧化和脫氫等反應,在這個過程中,pan在化學反應下,脫去大量小分子,發生結構變化。
他們檢查到了所需要的共軛反應,預氧化成功!
原絲經過預氧化的制備,化身成為進一步的預氧絲。顏色也從最初的白色,經歷了淡黃、米黃,淺棕,深棕,最終變成了黑色。
“目前預氧絲氧氣含量為878!”陶然做過檢測后,精準
的報出實驗數據。
“開始下一步低溫碳化流程!”吳桐再次下達指令,操作臺上,實驗人員按著指令精準操作。吳桐在300-800c之間,劃分出數個溫度區間,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逐步對預氧絲進行著碳化反應。行成最初的亂層石墨結構。
“操作謹慎,保持排氣口通暢,小心廢氣和熱油!”在這個階段,預氧絲發生熱解和縮聚反應,會產生不少的廢氣和焦油,得通過排氣口及時排除,保證實驗的穩定。
低溫碳化逐步完成,接下來是1400-2000c的高溫碳化,均衡溫控會維持在1800c左右,亂層石墨結構形成,此時,分子結構,已經發生了她預期的變化。
出爐
“給與牽伸力!”吳桐再次報出一個力度參數,這是為了達成她想要的取向度。
以吳桐為絕對核心,團隊協作,多次磨合,操作臺上的幾位核心實驗人員,已經能和吳桐配合到如臂使指,嚴格按著吳桐的要求,或者是在吳桐的操作設定下,實驗繼續一步一步的進行。
陽極電極氧化,脈沖通電處理表面,形成更好的接觸表面。
50c逐步升溫中,浸漬法對碳絲進行水洗,為上漿做準備,然后是更進一步的上漿,在碳絲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皮膜。
碳絲是脆性材料,上漿改變碳絲的表面性質,增加碳絲的耐磨性,讓碳絲的集束性更好,增強穩定性,也是能夠達成碳纖維超強性能的關鍵點。
上漿劑將要采用的是陶然和阮成旭,等待預氧化和碳化過程的時間內,在吳桐的一聲聲指令要求下,合成出所需要的強氧樹脂。
吳桐進一步確認檢驗數據,與她推衍中的強化材料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