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部,大面積制備,在分解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一批天然肥料,現在積累已經很是客觀!”深度加工廠負責人,海水淡負責人,同步向目前暫時主導整個項目運轉的褚恒元回報。
“天然肥料?”能坐到這個位置,哪怕褚恒元不是農業口出身的,該有的敏感度,還是有的。這個伴生物,是個好東西。
中華的農耕文化塑造了民族及其價值觀,以及其經濟、社會和政治制度。農耕文化在中華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古以來,農業一直是華夏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它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人口基數宏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業是
助農
“重中之重,國之根本!”
驟然被問到有些陌生板塊的民生問題,吳桐有一瞬間頓住。不過她的知識板塊涉獵廣泛,特別農業口這個板塊,正好是吳敬中的本職工作,吳桐自小到大,也算耳濡目染,倒不是回答不上來,對目前的農業環境,也算是有所了解。
俗話說,“一餐不吃餓得慌”,農產品這是剛需,大米、白面、蔬菜、水果等,是人們一日三餐必須的,再節省也節省不了。
國內農業五千年來大多沒什么變化,依舊還是靠天吃飯,最多是老牛拉犁人力方式換成了機械種植收割,讓農民少了點些辛苦。但是,種子、化肥,農藥,租聘機械的費用,這些成本加上去,農民種植依然沒有多大收入空間,
目前買賣方便了,不再像以前,不種地就沒有糧食吃。
比起收入微薄的種地,更愿意進城務工,改善家庭經濟,這樣也就造成了國內大面積耕地荒廢,糧食產量降低,更依賴于進口,無論是就國際問題來看,還是就社會長遠發展來看,都是不可行的。
所以,讓老百姓種地有收入,種地有利可圖,推廣科學大規模種植,這是重中之重的發展問題。
“助農,富農,切實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為人民謀福利,科學種植,特色種植
吳桐簡單的表達了她的一些看法,這些表達雖然表達還有稚嫩,但是看事情的長遠度,卻是立足足夠廣大。
褚恒元認真的頷首,是的,這不是長久之計。農業發展始終是高層重視的,因此出臺了很多有利政策,如鄉村振興等,還有各種全國性的、地方性的補貼
但是,最終他想,還是要如吳桐所說的那樣,最實際的就是要讓農民看到收入,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愿意種地的人,自然就多累起來,何愁農業不能發展?
國外的農場運營模式,國內的農業發展,如何推廣能使農民樂意種地,建立新型農業體系,這是根本性需要考慮的問題!
“麻煩吳總了,關于有機肥料如何更好助力農業發展,我們會詳細多加討論研究!”褚恒元道完謝,才切斷電話。隨即,又用桌上的座機,撥了農業發展司的電話。
吳桐掛斷電話后,也不免深深思考了下這個問題,她把助力農業發展的要素,列舉到了草稿紙上。
適宜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掌握實用技術技能,技術支持、組織帶動、產銷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