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
從三亞回來之后,簡疏文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這次的工作不是上庭,而是跟簡疏文新加入的刑辯研究院有關。
刑辯研究院由方合大學牽頭,律師協會輔助,依托方合大學雄厚的法學研究實力,匯聚法律領域的實務精英,致力于刑事辯護理論的研究。
研究院舉辦的首期刑辯會講在四月末舉行,舉辦地點在方合大學校園內,主講人是簡疏文的老師袁伏英,會講期間各個業內精英們會針對一些法律問題做出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
會講很精彩,結束之后,簡疏文還意猶未盡,他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會講了。
從方合大學回疏文律師事務所時,簡疏文手里還拿著會講的數據。
事務所內,江笙正在整理文檔,他把文檔按類型分類歸檔,這個工作以前是陳非在做。簡疏文回來后,跟江笙打了聲招呼,然后把手里的數據隨手放在桌面上。
數據上寫著這次刑辯會講的議題之一:死緩的適用情形。
江笙湊過來一看,看到這個題目時笑道:“死緩的適用情形,這個我知道,只要不是情節惡劣到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一般都會在宣判死刑的同時宣告緩刑兩年。比如犯罪分子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又或者罪犯屬于激憤sharen的,都可以判死緩。”
簡疏文拿起保溫杯喝了一口水,說:“緩刑期間,如果犯罪分子表現良好,常常可以減刑,從死刑變成無期,甚至變成有期。不少人反對死緩這種判法,認為死緩就是給死刑犯免死,對被害人不公平。江笙,你怎么看?”大概是在會講上還沒討論過癮,簡疏文一回來就又跟江笙討論上了。
“我們老師講課時說,我們國家對死刑采取‘少殺慎殺,嚴謹錯殺’的政策,死緩就是為了落實這項政策,主要是為了謹慎。”江笙說。
“這是學校的老師說的,你是怎么看的呢?”
江笙皺起了眉,他想了許久,緩緩地搖了搖頭。
江笙沒有直接回答簡疏文的問題,而是一邊整理文檔一邊說:“有次做小組課題,我查過一個案例,案例是這樣的,一個人殺了另一個人,sharen的就叫他甲,被殺的就叫他乙,甲殺了乙,乙死了,甲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看似判得很正常對吧?基本都是這么判的。但是后來發生的事情就……”
江笙嘆了口氣,繼續往下說:“甲在監獄里表現良好,不斷減刑過后,從死刑變成了有期徒刑二十年,二十年后他好好地出獄,跟他父母團聚,共享天年,甲做了點小生意,后面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但乙的家人就不一樣了,乙是他們家唯一的勞動力,乙死的時候他年幼的孩子正缺錢治病,乙一死,家里沒了經濟來源,孩子病死了,孩子媽媽承受不住喪子之痛,瘋了,乙的爸媽年邁,也沒經受得住變故,一個zisha,一個也很快去世,一家人團滅了。”
江笙憤憤不平道:“很多時候殺一個人不僅僅只是殺一個人,很有可能是殺掉一個家庭。所以死緩對被害人真的公平嗎?”
江笙目光灼灼地看著簡疏文,似乎希望簡疏文給他一個答案。簡疏文沉默了一會,才說:“江笙,這個問題太深奧,我暫時沒辦法回答你。”
“我剛剛還刷到一個視頻呢。”江笙拿出手機,打開視頻軟件找出視頻給簡疏文看。視頻里,一群人在法院門口哭爹喊娘,還拉著橫幅,場面十分混亂。
“這是發生了什么?”簡疏文問。
“sharen案。法院判了兇手死緩,緩刑兩年,被害人家屬不服,在法院門口鬧,要求改判成死刑,立即執行。”
“他們這樣鬧沒有用。”簡疏文說,“這是一審還是二審?一審的話應該提起二審,如果是二審,應該申請再審。”
一審、二審、再審是三個概念。一審不服可以提出二審,這叫上訴,二審會在原法院的上一級法院進行審理;如果二審還是不服,那就沒有三審了,二審就是終審,之后就只能進入再審程序,這叫申訴;再審是有條件的,不符合再審條件的法院可以不通過再審申請。
“不清楚。”江笙搖著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