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里仔細思量過,和巡撫大人私交甚篤,監考官對他的印象也不差,他不求能大開方便之門,只求平穩度過。
很快,偌大能容納千余人的貢院中,學子漸漸起身,匯聚在龍門處,等待著出貢院。
張白圭人小,但身量高,在人群中清瘦如修竹,極其惹眼。
他試圖在人群中找到親爹和葉珣,卻被層層疊疊的頭巾擋住了,人群晃動,終于露出兩人。
三人對視,互相頷首示意。
“居正?”一道略帶遲疑的聲音響起。
張白圭聞言回神,就見裴寂正笑吟吟地望著他。
“裴相公。”他客氣打招呼。
裴寂穿過人群,走到他跟前,見他眉眼平靜,便沒有問詢考試相關,而是和身旁人介紹。
“我們荊州府江陵縣的小三元,自幼有才名,五歲就會作詩!”裴寂笑吟吟地介紹,為他揚名。
眾人一聽,頓時恍然大悟:“你就是張白圭!后改名張居正的小神童!”
裴寂身后之人,瞧著很年輕,二十左右,臉上帶著清朗的笑意,拱了拱手:“我乃公安袁易,說起來和江陵也挨著。”
張白圭也連忙作揖:“袁相公。”
怪不得和裴寂在一處,原來同屬荊州府。
幾人聊著天,兵卒將龍門打開,張白圭要說的話頓時忘了,他抬眸望外看去,對上一雙漆黑關懷的眼睛,連忙喚:“娘親!”
他臉上不由自主地映出幾分歡快的笑意。
趙云惜也跟著笑起來。
裴寂連忙上前見禮:“趙娘子安。”
袁易不認識,沒聽見方才張白圭是如何稱呼,瞧著她年輕,便試探著問:“這位趙娘子是白圭姐姐還是……”
生得像,年歲差得也不遠。
張白圭往娘親跟前一站,笑吟吟道:“這是我娘親。”
幾人寒暄著,就見張文明和葉珣也看到幾人,連忙過來。
趙云惜連忙看向葉珣,見他面色蒼白,連忙將捂著的湯婆子遞給他,擔憂道:“快回去,葉珣的身子經不起風。”
他身子弱。
葉珣攏了攏狐裘,熬得久了,心神疲憊,確實有些眼冒金星。
他身子晃了晃,趙云惜和張白圭連忙扶住他,同周圍人告罪,說是先回去休息。
裴寂望著一行人那淡然的神色,不住感嘆:“還得是別人,瞧瞧,這分明都是解元的人才,卻不動聲色至此。”
袁易點頭稱是。
誰不知道,這江陵縣張白圭乃神童,從知縣到知府,再到巡撫,他走的每一步,都極為招人喜歡。
贊揚他的文章,肯定他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