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
她記得他帶兵很厲害,改陣法改武器,什么戚家軍、鴛鴦陣,就算鎮守北方也是極有成就,還寫了軍事書籍。
趙云惜在心里豎起大拇指,這也太厲害了!任何抗倭將領,都值得她豎起大拇指。
但是現在,戚繼光還是剛過武舉的小新人一枚。
她不免多看兩眼,躊躇片刻,還是滿懷敬意地上前問:“恕我冒昧,想問一句,閣下可是戚繼光?先前聽說武舉出了個人才,如今姓氏對上,便想著瞻仰風采,這才打擾閣下。”
戚繼光抱拳作揖,眸光如電:“正是在下,請問……”
趙云惜看著他清正的眼神,笑了笑,溫和道:“我乃國子監司業張居正之母,便是聽他說的。”
戚繼光:……
文官,不認識。
兩人客氣幾句,便各自分開了。
秋日的紅薯地頭,能刷新出皇帝來。
又是一年黃澄澄的豐收季。
按著往常的慣例,朱厚熜帶著錦衣衛,緊盯著農人收糧,從早到晚,不曾有絲毫移眼。
趙云惜在旁罰站,幽幽一嘆,皇帝沒事待宮里就行,出門來,還叫她受苦。
好在——
今年收成不錯。
神種在精心照看下,產量一如既往的穩定。
趙云惜放心了,張居正放心了,朱厚熜也放心了。
他面上剛露出星點喜色,就見有人騎快馬來報,說是蒙古人要求錢糧送上。
朱厚熜登時黑了臉。
他看向一旁侍立的張居正,沉吟著問:“此數額巨大,朕不想給這么痛快,你可有什么法子?”
他記得,上次那主意,就是他出的。
聽聞此言,張居正眉眼微動,他沉吟片刻,整理了語言,這才低聲回:“一個尋常百姓,若一年得銀三兩三,那便將將夠生活,若得糧二石,則將將夠吃……足以活命,卻不足以身強力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