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四進(jìn),第一進(jìn)是公婆二人住的,第二進(jìn)是他們夫妻倆,第三進(jìn)是留給林修然夫妻倆和女孩,第四進(jìn)就是給林家仨男孩的。
都安排的清楚明白。
林子坳高高興興地去看。
“這就是火炕?”他摸了摸,今天是第一天,火炕燒得旺旺的,摸著就舒服。
“真好哎,哪家瓦工做的?去給我也做一個!”冬天實在冷。
書房和正廳倒是有火墻,他們這些小孩就沒這么好的待遇了。
大家都對火炕表示萬分驚奇。
張鉞樂呵呵地跟大家解釋:“我那侄媳婦聰慧,讀書讀多了,從書里看來的。”
更清楚明白的解釋應(yīng)該是從造竹紙的夾巷中得到啟發(fā),但這是秘密,不能外傳,只能說得語焉不詳。
但眾人不管,只打聽這火炕咋樣,費不費事,費不費柴火。
“不費柴,兩把柴就夠一夜了,要是心疼柴,把炕造大點,一家子一個屋就好了。”
“就是磚和木工費錢了。”
張鉞點頭,他喊沈況過來給大家報價,當(dāng)初教他盤火炕時,私下里商議過了,以后盤一個火炕,就要給
他家分成,不能白教。
“比普通瓦工師傅工錢翻倍,但是包你好使,磚和泥可以自備,也可以用我們的,但是自家備的要買好的,質(zhì)量不好合不嚴(yán)就不能用。”
幾人摸摸熱乎乎的火炕,又打開門往里看,真就一點柴,頓時都心里比炕還熱乎。
好東西都想要。
這火炕真暖和啊。
張鉞傾情推薦,自家二弟這回建房子花錢了,能賺回來一個是一個。
趙云惜聽見了,不由得對張鉞表示佩服,他這樣會做生意,怪不得有錢。
李春容帶著王秀蘭他們,在外面準(zhǔn)備宴席,正弄著,就見劉氏和趙屠戶拉著半扇豬來了。
“娘嘞,這爹娘真是沒話說,把姑娘當(dāng)伢兒疼!”
“云娘好福氣啊,親娘疼,婆母也疼,這日子過得跟蜜里調(diào)油一樣。”
“小妹!出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