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媳婦兩個人是真的累啊,一個數(shù)學老師一個英語老師,都是主課,每周起碼有六天的課,一天至少六七節(jié)有時候還有晚自習,寒暑假還要給學生補課賺外快,一年下來沒一天輕松日子可以過。
這要是家里有正用也就罷了。
王健耷拉個腦袋:“你也少說幾句吧。”幾十年的體面都給敗光了。
齊秋璇不肯,非要老太太給個說法。
邱癩婆哪里能有什么說法,只是一味的用孝道壓人。
齊秋璇的邏輯也是滿分,懟的她婆婆沒話說。
樓小喬到的時候,婆媳大戰(zhàn)還在白熱化中,她看著齊秋璇覺得有幾分眼熟,也就圍觀著看了。
倒是張玉嬌跟其他村民一樣,看的興致勃勃的,還點評道:“邱癩婆這事兒做的不漂亮,她要是拿出自己存的錢給閨女買房子,估計幾個兒子也沒話說,這下好了,我看齊秋璇不會善罷甘休的。”
“我聽齊老師說話不像是當?shù)乜谝簟!?/p>
“她不是本地人,二十年前那會兒的插隊知青。”張玉嬌想了想:“她就是京市人。”
齊秋璇也想回京市啊,自然打聽過京市的房價,那邊可不像新都和南江這么便宜,房子貴的她覺得肉疼,只要想想小姑子拿著他們的錢買房,她就更肉疼了。
兩人看了一會兒熱鬧,就回家了。
張玉嬌也有自己的小智慧:“當父母的不會做人,寒了幾個大的的心,小的躲在京市肯定是不會回來了的。”
被慣壞的那一個總是有恃無恐。
樓小喬笑笑,她好像也會偏疼小點的那個,但也做不到這個老太太這樣。
兩人說著話就往回走。
樓小喬又問起張玉嬌家里的事情。
張玉嬌嘆了口氣:“王盛現(xiàn)在在外頭干的穩(wěn)定了,一個月穩(wěn)穩(wěn)的有一千四,我讓他一月留兩百,剩下的都寄回來給我,免得給了他娘,這輩子都吐不出來了。”
王盛他娘沈大娘是不幫閨女,可她幫娘家兄弟啊。
今年開始村里蓋房子的人也多了,她心頭也火熱。
尤其是看到樓小喬蓋房子,她還問了下樓小喬預算,得知也就三四萬塊錢能把殼子蓋起來,她也想蓋房子了。
但之前家里的錢都給了舅舅家,是一點存款都沒留下,張玉嬌就覺得心里堵得慌。
“我婆婆意見很大,每天在家摔摔打打的,我看這日子是不用過了,她要再這樣作下去,老了以后還不如王耿媳婦呢。”為了娘家把兒子女兒都得罪透了,難道靠那個傻子給她養(yǎng)老?
有人曾經(jīng)分析過,沈大娘那個年代的人,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跟窮苦,生活的經(jīng)歷告訴他們,只有利己才能活下去,就這樣活了幾十年,想改變強勢的態(tài)度很難。
但樓小喬跟張玉嬌這一代人,卻又是生長在紅旗下,想要控制他們的思想也很難。